第368章 我只想種田(第3/4頁)

畢竟時至今日,外邦人都不曾顯露過多少實際鬥爭的能力,那些逃出瑪希城的低等貴族和市民一直在外控訴外邦人的無恥,說他們公然破壞公平正義的談判,在事變當日以卑鄙手段突襲毫無防備的諸多與會者,將這些城市的靈魂人物像奴隸那樣捆綁並囚禁起來之後,鼓動受他們蠱惑的下等人在城市各處作亂,以暴虐手段逼迫人們讓出自由城市的主權……如此等等,十分聳人聽聞。不過對一些理性的傾聽者來說,“下等人作亂”固然讓人憂心,可外邦人若非不能通過讓利獲得友誼和保護——在他們是如此富有的前提下,除了下等人他們又能聯合誰呢?

通常來說,人數、訓練、防禦和補給基本上決定了戰爭的勝負,外邦人沒有專門的戰士(也聽聞他們雇傭了個別黑發遺族),他們的故鄉確實送來了許多援助,但增加的那點同伴加上原本固守此地的那些人數量也不足三百,至於城中那些被他們收買的苦力和下等人,哪怕女人都算進去,也不足兩千,這些人在戰場上能有多少用處呢?

外邦人中是沒有力量天賦者的。

雖然外邦人身上有許多的神異之處,也許他們有什麽未知手段能保全自己,甚至奇跡般地戰勝他們的敵人,但至少現在沒什麽人敢賭、也不願意想象外邦人獲勝的可能,所以很快就有人購買了第一次乘船的資格,並再一次體驗到外邦人在各種建造技藝上的極高超之處。

即使如今時機不對,不敢深究,大多同外邦人打過交道的人還是對他們的船只十分好奇的。在布伯平原,外邦人始終難以融入人群,即便經營許久,在他人眼中仍是異類的緣故之一,就是他們從不掩飾,甚至是光明正大地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殊異——或者說非凡之處,好比他們的商品和建築,也好比他們的船只。

想當初外邦人的船只現身河道時,引起了多麽大的轟動啊,若非兩只精靈為之護衛,他們絕不可能第一次就被一個正式港口接納,隨後入駐……雖說精靈在此之後蹤跡全無,令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當日不過是外邦人使用的一種幻術,但他們的船是真的,正如他們的商品也是真的。

僅僅是外觀,外邦人的船舶就已經足夠嚇人。這些定期出現的船只大體上保持了同一般船只相似的、適應水流的外觀,但光是不用風帆這點,在任何眼中都是不可思議的,船身的材質既非木亦非石,堅固非凡,並有噴吐著黑煙的,極大可能是金屬所制的煙囪,也許就算是傳說時代的人們都不曾見識過這般巨大的煉金造物。如果觀察得足夠仔細,還能夠發現隨著貿易興盛,這些用於輸送貨物的船只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或者是外邦人為自身所需改造了它們,或者……是外邦人一直在建造新船。

住在岸邊的人們膽戰心驚地注視那傳聞中的白色巨獸破開水面,一日行盡千裏,甲板上和艙室裏的乘客也同樣在為推動這造物的力量戰栗,同時又驚嘆於它的平穩及迅速。每當船只近港,岸上便一陣騷動,到真正需要靠港的水道時,這些大膽的領地管事同代理商人不得不先乘小船到岸上,完成如證實身份解釋目的說服港口守衛等等的必要手續,幾乎像外邦人剛剛來到布伯河平原那時一樣,然後這些異類的船只仍不能接入碼頭,他們要搭起浮橋,將貨物卸下小船,再送到岸上。

最初的幾趟,他們花在岸上的時間比路上還要多,這還是外邦人早有準備,船上既有浮橋,又有非常輕的小葉舟,還有會謄寫文書會記賬的人隨行——外邦人顯然清楚他們在其他地區的口碑,只是這些對他們來說算不上大的阻礙,就算這些瑣事耗費了他們如今非常寶貴的時間,外邦人也不見一點急躁。他們遭遇的戒備和障礙沒有影響他們完成預定的航程,並且由於時間和空間都有富余,他們還友善地詢問有沒有人想要同他們一塊返回瑪希城。

難以置信,這個時候他們還想要擴展航道!

無論多麽難以理解,沒有其他選擇——伯爵的鐵蹄踏至前,傳統的交通方式只能支持人們同瑪希城極其有限的來往,更不必說同外邦人的船只比運量——在沒有更好的選擇,又有迫切需求的時候,順應外邦人的好意又如何呢?憑借外邦人的過往信譽,這樣做的風險很小,最大的風險也許是會招致伯爵的怒火——那位閣下一貫是很不樂意有人同他分享獵物的,大概在出發前,他已經將外邦人的所有財富視為囊中之物,不過他總不能把整個平原的領主都視作敵人吧?也許幫外邦人把家底掏得幹凈點兒,還能給他們分擔一點伯爵的怨恨呢。

如果他們真有一點希望掏得幹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