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我只想種田(第2/4頁)

早有傳言,水災還未過去的時候,外邦人就有意修改他們的農具定價,不過瑪希城的統治者一方面不願意放開限制,害怕市場因此變得更加混亂——外邦人得利更多,傳統貿易被擠壓得更難以生存;一方面又不敢加稅,怕進一步激化同外邦人的矛盾——在此之前,那份歧視性的稅率便已高到了令人很難不垂涎的地步。雙方都曾努力克制以避免沖突,但矛盾的本質從未改變,發作不過早晚。

即使垂涎和嫉妒著瑪希城獲得的種種好處,在外邦人展現出他們許多的非凡能力後,其余城市及領地也不得不顧慮引狼入室的後果。在這不到三年的短暫時間裏,他們眼睜睜看著外邦人在布伯河的明珠港口生根發芽,從冬季至春季水災發生的那些爭端,不過是瑪希城長久積累下來的怨憎爆發——發現自己渴望的富裕和強大都來自於軀體的寄生者,代價一旦付出就難以收回,一日比一日更深地察覺對方不緊不慢的侵蝕,誰不對此感到恐懼呢?雖然誰也不能說自己坐在瑪希城的主人位置,就能抵抗外邦人那邪魔般的誘惑,只不過那些觀望的領主及貴族們認為,假若易地而處,他們肯定不會像那位也曾有些聲譽的城主那般昏庸,給外邦人那麽多反抗乃至於反噬的借口。

畢竟若外邦人被趕走,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痛苦的——誰能在用過外邦人制造的器具,品嘗過他們的鹽和糖,購買過他們的香料,使用過他們的布匹之後,還想回到過去艱苦的日子呢?可若是外邦人獲得了勝利,那也是難以接受的,對大多數人來說,外邦人應當只是一些外來的貿易商,而不是以金錢開道的侵略者,一旦他們生出不應有之心,就會變成整個平原的敵人,尤其他們自始至終都表現得如此異端,如此格格不入——

但在卡德蘭伯爵率兵來援的消息面前,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

瑪希城的勞博德城主令人敬重的一點,是他竟能將倫斯鎮及其所有的良港從伯爵手中爭取為自由城市,這番成就之難不亞於虎口奪食,雖然伯爵確實因為某些目的需要大量金錢,而他善於經營領地卻不擅長商業,以至於一處良港荒廢許久;雖然勞博德城主是伯爵的堂弟,並身家豐厚;雖然倫斯鎮改為瑪希,是伯爵一匹愛馬的名字;雖然瑪希城的貢賦是一般領地的三至五倍(這是瑪希城最初接受外邦人的原因)……總而言之,一旦瑪希城陷入危機,伯爵絕不會坐視不理。對這位只有三十五歲,年富力強,並戰績輝煌的伯爵來說,這世上最令他厭惡的就是盜竊他財富的蟊賊,第二等厭惡的是異端,第三等厭惡的是不虔誠,不本分,不知足,不勤勞的下等人——

若非勞博德城主斡旋,外邦人三等占全。

若說外邦人同瑪希城上層人士的矛盾是時積日累所致,過程仍有緩和之地,曾將林中偷獵的領民一家生制成肉條,並在宴會同客人分享的卡德蘭伯爵一旦來到,局勢便是如同水火,不死不休。

外邦人雖然時常做些極其費力而回報極小的事,但他們絕對算不上愚蠢,許多跡象也證明他們有自己可靠的消息來源,他們不可能不知關於伯爵的種種傳聞,以及伯爵正揮軍南下之事。但在他們以必定觸怒於他的手段,如此迅速奪取了一座城市後,瑪希城仍城門大開,旅舍大街仍生意如常,好像他們自始至終的目的只是做生意似的——外邦人還新開了一間店鋪專門出售種糧,隨著新船靠港,數不勝數的鐵質農具堆積成山,但最讓人震驚的是,在這個為彼獨尊的市場上,他們的所謂調價,竟是將鐵質農具在原價基礎上再降一半!並且其余器具也有不等降價,只是不如農具這般嚇人並十分應急而已。

訊息如閃電擴散,來自各地的領地管事同商人蜂擁而至。

在這個時節,在這樣大的利益面前,人們有意無意忽略了發生在眼前的許多異象,大軍正在迫近,他們唯有竭盡所能,傾盡資財,將身上每一樣有價值的東西換成外邦人的商品,甚至比外邦人看起來更不希望伯爵軍隊的到來,因為那意味著今時今日都將變成令人嘆惋的美好回憶。

比起這些心焦如火的商人們,外邦人仿佛不知恐懼為何物,他們依舊冷靜,從容,按部就班地在瑪希城內大興土木,並有余裕詢問他們的顧客是否需要運輸上的幫助,只要付出一些微不足道的船資,並購買到一定的數目——幾個行商聯合起來湊夠也行,外邦人便會用他們的船只將這些顧客同他們的貨物一同送往下遊任何港口。

他們提出這份服務建議的當日,有五艘巨船泊於城外港灣。令人目不暇接的物資同部分人員流水般注入瑪希城,似乎說明了為何外邦人不害怕伯爵的大軍——雖然在他人眼中,這點人數相比伯爵的職業軍隊不過杯水車薪,戰鬥力也極為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