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保全(第5/7頁)

但是,宋國的禦營海軍與金國的海軍一直在海上交戰,渤海灣內,根本沒人敢擅自出航!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五日前,聞得趙官家督軍東進,宋軍很可能從陸上湧來,金國海軍副都統李齊倉促棄滄州海軍北走,宋國禦營海軍也將戰場北進到了清州一帶(今天津南部),海上通路才終於恢復。

故此,再加上路上風向不對,高麗人一直到趙官家寫小說編排人家韓世忠這天上午才抵達了開京。

不過,他們剛一回到開京,就立即便被親自布置這件事情的高麗執政金富軾給召見了。

“辛苦了,且下去休息吧!”

出乎意料,面對著這麽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看完那些旨意布告的金富軾居然沒有任何追問驗證的意思,只是微微一點頭,就讓這些人早早休息,而且表情從容,神態不變,似乎早就料到有類似結果一般。

而‘商團’成員下去以後,金富軾也沒有什麽忽然失態的意思……這位高麗樞相只是坐在原處閉目片刻,便陡然起身,呼喚仆從,繼而即刻動身入宮。

開京是高麗建國後精心營造的都城,周近三萬步,二十二門,大約跟日本平安京差不多的面積,而僅從首都規制來看,便也能知道,高麗和日本確實是東亞傳統強邦,文化、經濟、軍事,都是中國之外的典型文明高地。

但現在,這個文明毫無疑問要再度經受一次劇烈考驗了。

說起來,上一次考驗正是靖康年間,彼時高麗國主剛剛成年,匯集力量在宮中,準備鏟除權臣李資謙,卻被李資謙先知,發黨羽圍宮,最後就是整座皇宮被李資謙的親家燒的只剩三個亭子後,這位權臣才跑到亭子那裏找到剛剛成年的小國主哭訴,說自己忠心耿耿,反被國主懷疑。

而只剩下三個亭子的小國主也只能‘羞赧無言’。

“消息確定嗎?”

簡樸的宮殿內,身材矮小的高麗國主其實只比趙宋官家小兩歲,甚至他原名就叫做王構,只是後來主動改了名做王楷而已,此時聞得訊息,一時難以置信,直接從座中走了下來,卻比低下頭的金富軾還矮一點。“十六個萬戶,一百六十個猛安,一時全無?”

“臣以為可信。”金富軾擡起頭來,平靜以對。“陛下,年後太原、元城一時俱下的訊息傳來,臣大概就能猜到,此次北伐,必是宋軍大勝,只是未嘗想到,宋軍會勝的這般徹底,這般迅速罷了。”

王楷微微往後退了兩步,立在台階上,這才頷首:“怪不得金相公從年初便早早匯集部隊到開京,然後點驗軍械、糧草儲備。”

“好讓國主知道,臣當然舉止並非純為今日準備。”金富軾在階下反而苦笑。“因為金國畢竟是鄰國,而宋國卻隔海相望……故此臣當時更怕的是,宋軍勝而不能一舉定勢,屆時金國尚有余力,而西京(平壤)那裏又不免會借著宋軍大勝而鼓噪生事,以圖伐金……這些軍隊聚在開京做準備,只有兩成的意思是為今日這般,八成裏卻是在準備必要時極速發兵西京(平壤),消弭內亂於無形的。”

王楷愈發感慨:“相公倒也實誠。”

“也不是實誠,如果不是國家太小,在萬裏大國面前存身辛苦,臣也不想與金國那些野人稱臣,更不想屢屢往大宋東京受那趙宋官家羞辱,被人在邸報上辱罵是反復小人。”金富軾懇切依舊。“可是沒辦法,誰讓高麗就在中國旁邊呢?小國只能事大求生……今日臣聽完消息就來見陛下,勸陛下與金國開戰,與當日臣在明州聞得靖康之變,才直接回來勸陛下向金國稱臣,其實本出一轍。”

王楷沉默片刻,明顯也有些無奈,但片刻之後,還是打起精神正式詢問:“所以,眼下局勢只有即刻開戰了?”

“不錯。”金富軾也嚴肅起來。“若不能速速開戰,一來,戰後大宋可能與高麗接壤,屆時趙宋官家挾三十萬百戰精銳追究起來,沒人能當此雷霆之怒;二來,消息一旦傳開,便是開京這裏不願開戰,西京(平壤)那裏也要按捺不住的……指不定要出什麽亂子。”

王楷點了點頭:“內外交迫,朕……本王還懂得。”

“不錯。”金富軾也低聲相對。“往後幾年,咱們內中還是小心一些,畢竟沒有稱帝,也就不要逾制了。”

王楷再度頷首,卻又壓低聲音正色再問:“且不說此事,便是開戰,西京那裏怕也是不會善罷甘休的吧?”

這次輪到金富軾微微沉默了,但僅僅是沉默了幾個呼吸後,他便仰頭誠懇相對:“王上,此次出兵臣有三個要求。”

“相公請說。”王楷會意,立即坐回到王座之上。

“其一,發兵當速,但當保密。”金富軾認認真真解釋道。“因為金國畢竟是大國,即便是前面主力精銳盡墨,可光是遼地與後方的部眾,也不是我們高麗可以對抗的……所以要出其不意,還要盡量麻痹對方,最好讓金人將部眾多多調到燕京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