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安排(第7/8頁)

人走後,過了好一陣子,趙玖方才言語:“你覺得如何?”

“臣不敢說……”立在門前的楊沂中轉身入內下拜。“也著實不知,不過也沒必要說,臣一直覺得,此番北伐雖說不能十拿九穩,卻也足堪取得成果,繼而保全,不至於到這一步的。”

佛像下的趙玖搖頭不止:“說白了,剛剛那番話並無什麽用,只能顯出來朕心中到底是畏懼了……從初夏那場雨水開始,考慮到北伐事宜就在眼前時,朕便開始畏懼了……所以才會推給他這種既不理也不智,甚至不仁不義的事情。”

“官家畏敗?”

“一開始是畏敗,房子塌了後下了決心,卻又畏懼起了別的事情。”趙玖對楊沂中還是坦誠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你說若是朕敗了,八年之功,毀於一旦,十年苦戰,不能復土,朕到時候有何面目過河回來呢?朕現在畏懼的,是萬一敗後的殘局……”

楊沂中本能欲勸,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正甫。”趙玖想了一想,終於再嘆。“你還記得當日在八公山上朕跟你說的話嗎?”

“臣冒昧,不知道是哪句話?”楊沂中趕緊來問。

“朕說……若是女真人過河了,逃不了了,便要你替朕了斷。”趙玖嗤笑以對。

“是……官家……但此一時彼一時。”楊沂中一時大急。

“朕曉得,此一時彼一時。”趙玖喟然接口。“所以,朕這次給你的命令與那次相反……若是此番北伐敗了,朕羞恥於折返,你便是把朕捆起來,也要把朕帶回河南……然後再來一次八年之功!曉得了嗎?”

“臣明白了!”楊沂中俯首接令,如釋重負。

一夜無言,翌日天亮,趙官家早就不見了昨夜的憂思難忘,恰恰相反,剛剛在東南確定了北伐決心的這位官家面對著東南士民展示出了極為踴躍的姿態——他帶上一百個東南出身的後補河北官吏,扔下郭仲荀和他的軍隊在後,只帶千余禦前班直,直接輕裝上陣,當日便離開了駐紮了快一年的鳳凰山,往北面而去。

因為隨行人數規模大大減小,沿途地方足以供應後勤,所以這次趙官家折返卻是極速。

七月初一,就在呂本中到底是沒忍住,將趙官家那首出師一表真名世的詩私自改過之後,登上了《鳳凰旬刊》的同時,詩詞大家趙官家便從瓜州渡過了長江。

七月十五抵達淮甸。

七月廿五,便再度扔下部分部屬與軍隊,先行疾馳抵達南京(今商丘)。

到此時,不等東京來使迎接,駐紮在北面的嶽飛便率先公開上表問安,同時詢問兩浙旱澇、福建動亂。

趙官家當即也公開回復,東南已安,並詢問京東軍備是否妥當。

使者一來一回之後,據說因為秋收緣故,趙官家從八月初一才開始自南京出發,卻是與後來跟上的呂頤浩一起緩緩向東京進發,日行不過二十裏。而這個時候,東京宰執大臣、各地帥臣早已經知道了之前嶽飛與聖駕的互動,卻也是紛紛快馬上表,一面問安,一面俱言倉儲已足,道路已修,兵甲已盈,士氣正盛雲雲。

到最後,果然是有酈瓊正式說出了那句話,乃是‘請分兵出太行左右,收復兩河故土’。

對此,趙官家一面繼續緩緩歸京,一面卻又公開下旨批駁不停,乃是明告諸大臣、軍帥,軍國重事不得脫離實際,擅自誇大。

同時,沿途明發樞密院、禦營、戶部、兵部、工部數據,指出眼下局面,只有道路、倉儲修葺妥當,其余如禦營三十萬兵額剛剛滿員,頗有新卒訓練不足;如甲胄、軍械也都距離滿額稍有不足,牲畜也不夠膘肥體壯;如各方盟友,只有契丹與西蒙古公開承諾自陰山發兵,日本願遣一支武士隨駕表示立場,如東蒙古未有決意,高麗人首鼠兩端,拒不作答;又如海軍船只不諧,不足以獨立發動戰鬥;還如糧食倉儲,並不足一年軍用,需要等到秋收之後,查明數據,才能心安。

隨即,這位官家又公開發出使者,表彰備戰出色的工部尚書胡寅、戶部尚書林景默、禦營都統王彥、禦營前軍都統嶽飛、禦營中軍都統李彥仙。並申斥樞密院副使陳規督備軍械不足,禦營後軍都統吳玠賬目混亂,禦營右軍都統張俊無所事事不能勤加訓練部隊,禦營水軍都統張榮之前夏日河上作戰,空耗軍資。

這一路行來,前後兩百六十余裏,趙官家足足走了十四日,連身後郭仲荀的部隊都在期間追上,直接進入東京南部的青城屯駐了,範宗尹、虞允文、梅櫟等人也漸漸趕上……而沿途這些奏疏、批復、表彰、申斥,則被盡數刊登到了邸報上,天下四海,莫說宋人,便是女真人和高麗人都能看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