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江東(第2/4頁)

趙玖終於拍案:“卿有這般志氣,如何還能是白身?當賜爵位,並賞卿子嗣出身才對……今日宴罷,卿便報上兩個子侄名字來,若習文可尋孫經略舉薦入太學,若善武可尋劉統制入禦前班直!”

言至此處,這官家稍作沉吟,便即刻搶先再言:“而若卿家明年此時還能送上三千禦鴨,朕何妨再擡舉你一個公閣位座?!”

這兼了禦營坊生意的淮左絲綢大豪,聞言自然大喜過望,卻是當場叩首謝恩不停。

而這行宮堂前,秋風颯颯之下,諸多淮左名流,卻都愈發瞠目結舌起來……他們萬萬沒想到,好生生一場中秋皇家禦宴,正該趙官家賞識風俗之所,居然平白混進來這麽一個無恥之徒?

然而,更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這個無恥之徒這麽可笑和直白的舉止,居然得到了官家的認可……真就給了恩蔭、出身?

不用講傳統封建道德的嗎?

若是這般直接,他們在這裏拿喬作勢算個什麽啊?

不過,也有人把復雜的目光對準了面無表情的孫近孫憲台……孫憲台可是堂堂經略使,屬於頂尖大員,當日也是從禦前發出來的近臣,而且還是當朝首相心腹,別人不知道官家作風,他能不知道?

可既然知道,為啥不能提前點撥一句呢?

把這個首秀……頭湯的機會給自己,自己肯定比這個賣鴨子的做的更雅致也更穩當啊?所謂千金市骨,也不用市鹹水鴨吧?當托咱們也可以專業的!

當然了,後悔是後悔,但是八輩子難得的機會,接下來,也沒人再顧忌什麽雅致不雅致了:

這個說,當年淮上抗金的時候他們家就想支援了,但官家勝的太快,沒來得及,然後一直後悔,都後悔七年了,希望官家給次機會,他家能出三千套軍衣,做好的軍衣,不是布;

那個說,每一期邸報出來,我們寺裏都要組織學習的,早就領會官家的指導方針了,但因為寺裏窮,也隔得遠,素來報效無門……沒別的,今年剛剛秋收,恰好有五百石新米入庫,不如直接發給官庫,明年還有五百石……除此之外,甚至還能聯絡其他寺觀,給官家此行的隨行士卒準備在揚州屯駐的軍糧;

還有人說,他家裏既沒糧食也沒衣服,只是在運河跟長江上走船,正好看到官府的官船殘破,願意捐三艘烏漆大肚船出來給官府,好方便南方往北面運送官糧……

對這些知道感恩的揚州士民代表,趙玖當然是感慨不停,出衣服的,比出鴨子的待遇還高一點;出糧食的大明寺高僧,直接禦賜了法號,還讓大明寺得了揚州城內青苗貸的獨家網點;送三艘大肚子船的,因為本身是揚州本地的才子,更是直接被點了同進士出身,收在禦前做了個秘書郎……就是不知道是真的千金買馬骨還是回到東京就送到軍中。

但不管如何了,隨著這建炎禦鴨的上場,那層窗戶紙被點開,宴席瞬間活躍了不止一個档次,端端是與民同樂。

而接下來幾日,這位官家如法炮制,只是每日接見兩淮士民子弟,今日吃個進貢的肉松(肉松就是這年頭被發明出來的),明日吃個進貢的海貨,後日去大明寺敲個鐘題個字……當然了,肯定要順便做些類似於禦鴨那種買賣……反正是停在揚州不動了。

只能說,好在揚州是如今天下數得著的大城,而太後在揚州又居住了六七年,行宮什麽的都還在,軍隊也有地方安置,再加上趙官家做派擺在那裏,便是肉松吃一次也就不再理會,無論怎麽著都跟奢靡扯不上關系……可即便如此,漸漸的,還是有些不好的風聲傳來,都說這位官家辛苦久了,難得來到這等風華之地,一時有些此間樂不思蜀的意味。

於是乎,到了八月下旬,隨著杭州坐鎮的使相呂頤浩再度遣使請官家南渡,而官家依然沒有動身渡江之意,這下子,到底是讓不少人覺得焦躁起來。

八月廿五,有江陰文士李韜、蘇白二人渡江來到一水之隔的揚州,伏闕進言……內容駁雜細致,既有勸官家親賢臣、遠小人之說,又有建言合東南大舟北向直取幽燕之論,還有勸官家更改官制的……對此,趙官家接受了他們的文書,卻沒有接見這些人,而是讓押班邵成章明白以告,待他渡江之後,自會合東南使相呂相公,召開針對東南的政治座談會,屆時東南士民皆可當面言事,但他既在揚州,便只談風月、吃美食,不論政事。

兩名文士無奈,只能重新折返回一江之隔的江陰。

然而,話雖如此,一直到九月初,卻還是不見趙官家南渡區區一江之隔的東南,而東南官民也都愈發躁動起來。

話說,這一日乃是九月初九重陽佳節,各處達官顯貴、士人百姓皆出城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