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江東

祭祀完畢,又安置好部隊以後,趙官家參加了揚州士民為他準備的宴席,並如所有人期待的那樣換成了一件大紅袍,還戴了個襆頭,只是為了用餐方便沒加硬翅而已。

換言之,這位官家在玩完上馬威後沒有繼續作什麽幺蛾子,而是立即搞起了君民一家親。

不過,趙官家固然是不搞幺蛾子了,卻架不住揚州本地人搞幺蛾子——宴席的酒菜幾乎全都被承包了出去,幾乎每一盞酒、每一道菜都有人主動出來說明。

當然了,這也怪不得孫魏二人,因為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他趙玖。

大約一年多前,他趙官家在東京搞的類似事端,乃是將什麽官務用度、皇室名稱一股腦的全都包了出去……所謂非但白嫖,而且還要收費……當然,好處是立竿見影的,最起碼趙玖去年中秋大祭就沒穿太上道君皇帝的舊衣服,朝臣們也有了自己的祭服,甚至就連去年年底給秘閣大臣們的賜宴果品都豐盛了不少。

那麽人家孫經略為了省錢,響應號召,又能怎麽說呢?再說了,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算是君主熟悉地方風俗,屬於大家喜聞樂見的環節。

事實上,一開始的時候,這些介紹還算是很體面的……譬如說上一盞酒,奉上酒的人大約說下自家已經享正店之名多少多少年了,誰誰誰還為這酒寫過什麽詩;送上隨酒的瓜果時蔬,也大約要講一講產地,說一說相關的典故……而且每一次,都會有在場的官吏、士人、僧道追溯一下相關的文化淵源。

另一邊,趙官家也不是傻的,多少要微微抿上一口、稱贊幾句,倒也顯得和諧而自然。

但忽然間,隨著一道趙官家看起來就很熟悉的菜上來以後,畫風卻是陡然一變。

“好教官家知道,這道建炎禦鴨與他處素來不同,首先便是用的正宗淮上野鴨,秋日鴨肥,正是獵鴨的好時節……”

“其次,便是腌制時有兩個秘訣,一則用鹽須事先炒制,這樣才能入味,入味才能收皮;另一個便是鴨肚內要塞滿桂花,這樣才能讓鴨肉香醇……”

“最後,還要以慢火細煮,只有如此,才能讓鴨皮白嫩,鴨肉豐潤……”

“足下且住。”

趙玖終於忍不住打斷了此人言語。“金陵桂花鹹水鴨天下聞名,早在南北朝時便有文字流傳,揚州金陵一江之隔,有鹹水鴨子也屬尋常,可為何要稱之……稱之為建炎禦鴨?有什麽典故嗎?是太後賜名?”

“好讓官家知道。”

這個據說是淮左著名絲綢大商,加入了趙官家皇家海貿公司的人物,聞言當即肅然,卻是直接在案前撲倒在地,認真以對。“此鴨非尋常桂花鹹水鴨,以官家年號為名也非是太後賞識,乃是說建炎初年,官家引王師阻金賊四大王完顏兀術於淮上時,淮左士民曾以此物奉貢於官家,故此聞名……”

趙玖怔了一下,當即改顏笑對:“不錯,朕想起來了,是有這回事,那是如今戶部林尚書當日帶著鴨子去的八公山,工部胡尚書啃的最快,而朕雖然也喜歡吃,卻吃了其中半只,乃是想起淮北下蔡守軍無此美食……於是,當夜專門渡淮,去下蔡將那剩下半只連著劉光世的人頭一起給張伯英送了過去……事情已經過去七年了,恍然如昨,卻不想這鴨子居然是你家的?”

官家說起當日事典,在座臣屬官吏、士人僧俗,哪個不是有文化的?當即便想了無數典故、雅調、詩詞,準備接上來。

然而,有人比他們快的多!

“官家有此言,白身感激涕零。”滿座目瞪口呆之中,那奉上鴨子的本地絲綢大商直接叩拜於地,涕淚橫加。“當日白身聞得自家鴨坊之物得以進奉禦前,便喜不自勝,後來聞得官家在淮上辛苦,又常常為國憂嘆……故此,等到淮上之困解開,便出資購入當日所有進奉淮上的鴨坊,專做建炎禦鴨,誰成想今日又能將此物奉與天家?白身……白身此生足矣。”

眾人目瞪口呆,卻又只能小心去瞥趙官家。

孰料,趙官家見到此人這般誇張表演,卻絲毫不怒,反而在眾人小心目視之下一時喟然,然後撫案以對:

“難得足下有此心!只是可惜,淮上之困雖解,大河之困卻未紓,今日朕當此鴨,卻依然如當日八公山上一般,感念淮左士民忠心之余,又惦念禦營將士不能享用……可惜!可惜!”

“官家!”那人聞言匆匆擡頭,卻又改顏以對。“此鴨腌制之後,若能陰幹,又連冬日,足可儲藏數月,白身雖只白身,卻素來有報國之志,家中也有余財,多者不能勞,年節前,能發建炎禦鴨……能發禦鴨三千只至禦營軍中,以犒禦營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