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未來的藝術皇帝你得贊個助(下)

端王趙佶,不僅已出宮開府兩年多,而且是險些要做三四次爹的人了,算得成年親王,若無三姐唐國長公主陪著,就算打著請教丹青的名頭,也實在不好總是往前皇嫂孟氏的冷宮跑。

高俅於是派了端王府的得力小廝,駕上大車,到瑤華宮拉上沈子蕃、張擇端和小道姑,以及那架特制的緙絲機,又去接了姚歡,來到端王府。

沈子蕃和小道姑在光線明亮的院中,給緙絲機上經線時,姚歡先讓張擇端給趙佶看了幾幅汴河兩岸參差百家、市井繁華的習作。

“這,真是你畫的?這座虹橋,這大相國寺,還有這樊樓,線稿都是你打的?你,今年幾歲?”

趙佶越看越目露驚嘆,擡起頭問張擇端。

張擇端垂首恭敬道:“稟過端王,草民過了中秋,就十四了。這些,都是草民用界尺畫的,落筆即成。草民鬥膽,請端王指點。”

“指點個甚!”

趙佶擺擺手道,“你比翰林院那幾個老家夥,畫得好多咯。他們哪,就喜歡什麽險峰、煙江、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之類的,美其名曰畫以載道。可本王品了半天,也品不出什麽道來。偌大一張紙,就寥寥數筆,剩下的景與情,都得觀畫者自己想去,這,這就好比哎姚娘子,這就好比,你們做飯食行的,拿菜名兒忽悠人。那日高俅去一家正店,點一道菜叫青龍臥雪,聽著雅趣橫生,仔細一看,炒米上放兩根大蔥”

“哈哈哈哈”姚歡笑起來。

這未來的藝術皇帝,相聲藝術的修為,也不錯嘛。

姚歡樂完,誠摯道:“端王說得在理。想來這筆上功夫,就和我們勺子上的功夫一樣,只吹意、形,不細究技法,那可真是令人無語。京城商賈中,頗有幾位巨富,畫一團亂墨,說是雲山圖景,寫幾團亂麻,說是氣韻書法,還能請動幾位畫壇耆老、書院掌門、致仕翰林的,出席他們的畫會、書會。但民婦眼拙,實在品不出美來,倒覺得,像民婦下廚後,圍裙上的油汙沒洗幹凈。”

“哈哈哈哈”趙佶也大笑,邊笑邊問,“這些首富們的書法丹青,風評如何?”

姚歡道:“看在拿錢的份上,士們都說好,狂放不羈,不落窠臼。”

趙佶樂不可支:“哎,首富們也不覺得受之有愧嗎?你們行商的,面皮真厚,有趣,有趣。”

又道:“說回丹青造詣,本王覺著,精巧纖細到毫顛的工筆,才是正道。”

姚歡心說,對哪,可不正因知曉你喜歡工筆,而且越往後越喜歡工筆花鳥,我才找你拉贊助來了。

趙佶的興致,此際已然熾烈起來,他溫言說一句“讓你們看看本王這幅雨廊青竹圖”便命令侍畫的姬妾,取來一幅自己畫了大半的花草小幀,給張擇端和姚歡賞析。

“姚娘子你瞧,你帶來的這位小張先生,畫風是不是肖似本王?”

姚歡探身,恭順仔細地看一回,坦誠道:“端王的青竹,畫得真好看,令人觀之心寧神靜。只是,那個屋子的檐角和廊柱,似乎,不大對。”

姚歡再是不懂畫,也看得出,趙佶畫建築,透視有點問題。

趙佶只是骨子裏頗為風流浮冶,但若說國朝親王的倨傲架子,倒真不太有。

於丹青之事上,遇到路數一樣的人,趙佶更是十分平易隨和。

因此,姚歡直陳觀感後,趙佶不見半點不悅,而是爽快地執起張擇端的畫,比照半天,點著頭喃喃道:“還真是,不如正道畫的順眼。正道,你連樊樓那麽高的屋頂,都能畫對,是怎麽畫的?”

聽端王已自然地開始用表字來稱呼,張擇端的松弛情緒,更往姚娘子的方向貼靠了些。

“回端王,平日裏,若要畫二層以上高樓的全貌,我都是爬到樹上,居高臨下看著畫。”

趙佶目光中贊意更濃,正要再誇幾句,高俅進來稟報:“端王,緙絲機安妥了,請大王移步一觀。”

院中,秋爽宜人。

微風裏已有初綻桂花的隱約幽香。

今日老天照應,眾人頭頂上,並非一碧如洗的晴空。日頭被薄雲遮了四五分,光焰不刺眼,亮度卻足夠。

假山下的蘭圃邊,小道姑姿態嫻雅地坐在緙絲機前。

她目光專注,輪流運取橫架上的十余個梭子時,猶如仙子擷芳,玉腕舒展,纖指翻飛。

沈子蕃站在女徒弟身邊,眉眼五官還是個翩翩少年郎的模樣,娓娓道來的口氣,卻已有成年男子的端靜沉穩。

“端王,這是勾緙,緯線的絞絲自下穿過第一條經線後,間隔一條經線,再鉆入第三條經線,回折時,可攀著經線勾出弧度。如此運線,可令花瓣、葉脈的外緣更勻、更細,起伏如生。”

“這是摜緙,每條緯線仿佛彼此嵌合,渡色渾然天成,不著痕跡,我們用來織禽鳥羽翼深淺變色的位置。花葉光影變幻,亦可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