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佛道(第2/2頁)

蘇大為愣了一下,中天竺被王玄策打殘了,其余天竺各國聽說全都俱怕王玄策,一齊向大唐稱臣求和。

“如今的天竺國,早已四分五裂,這便是我不喜胡教的第一個理由。比之儒家提倡法聖先賢,道家不斷探索長生之道,與天地相爭不同,胡教的教義,便是讓人安忍現狀,忘記俗世痛苦。

長此以往,如果大部份人都信了胡教,我大唐,還有進取之心嗎?

還會有如今的生機勃勃嗎?”

人人都參悟佛法,關注所謂修心,卻失了向外開拓進取之心,安能有如今的大唐?”

蘇大為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不過心裏,卻不由想到,佛教確實是一種比較平和內斂的教派。

歷史上,大多數朝代,在信奉佛教後,越是佛法昌盛,就越是缺乏進取和鬥志。

當然,這不能完全說是佛教的鍋,還有許多復雜的原因。

“浮屠比丘不事生產,占著大量田地,終日只知打坐念經,把天竺取回的佛經拿來騙人。靠這佛經,能有強盛之國嗎?天竺自己是什麽樣子?”

袁守誠冷笑一聲總結道:“這種東西,只好騙騙愚夫愚婦,什麽時候,連上面都信了,那就危險了。”

“道長,不對啊,我記得太宗都很信佛,也很喜歡玄奘法師,幾次三番都想令其還俗,讓他入朝為官。”

蘇大為辯解道。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袁守誠很不屑的哼了一聲:“太宗那時想對西域用兵,而玄奘從西域回來,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當地風土地貌,太宗是想借玄奘做個向導。”

“是……這樣的嗎?”蘇大為驚得合不攏嘴。

“和尚這些事你從哪聽來的?讓我想想,都是聽那些禿驢自己說的吧?他們當然是恨不得多吹捧些,你要信了你就是傻。”

袁守誠接著道:“再說玄奘,從太宗到如今陛下,這和尚無數次提出要前往洛陽譯經,但是太宗和如今陛下皆不許,你以為是為何?”

“為……為什麽?”

“還不是為了羈縻。”袁守誠拍了拍桌子:“將這些禿驢,特別是聲望高的禿驢放在眼皮底下看著,他們就不能生事,而且需要的時候,還可以用一用。

記得太宗在時,玄奘那個弟子辯機便妄議朝政,還勸太宗不要對高句麗用兵。

太宗一怒之下,便下令將其腰斬棄市。”

“這……”

蘇大為額頭上的汗都憋出來了。

這是他聽到的又一個關於辯機的版本。

第一個是前世聽到的,辯機與高陽有一腿。

在此世,他接觸玄奘後,聽到的第二個版本是辯機勸太宗不要讓玄奘還俗做官。

不過細想,玄奘法師的版本,也有些邏輯硬傷。

太宗如果決定要做的事,豈是一個小小的和尚能勸得住的?

玄奘到現在,不還在做他的譯經僧人嗎?

朝廷也沒為難過他,相反,還一直提供譯經道場,各種榮譽高高貢起。

如果說是辯機之死,為因為勸諫太宗停之征高句麗之事,這就說得通了。

一個和尚,在國家征伐大事上指手畫腳,不砍你砍誰?

蘇大為搖了搖頭,收起心神,忍不住問:“道長,需要的時候是指……”

“比如對西域交流,做生意,平時派和尚做向導,就是極好的,當地信佛的小國,也會失去警惕心。”

“呃,道長會不會想得過於黑暗了些。”

“呸,你仔細想想,大唐向那些小國輸入的是些什麽狗屁東西?”袁守誠明顯聊大了,什麽話都敢說。

安文生在一旁聽得嘴角直抽,卻又不敢出聲打斷他。

“那些倭人派遣唐史,主要是學佛吧?高句麗、百濟、新羅,我們派去的除了商隊,主要也是僧人吧?還有突厥,西域各國,這叫什麽?”

袁守誠眯起眼睛,嘿嘿一笑:“把這自我去勢的浮屠沙門傳給他們,這叫禍水東引……呸呸,咱們才是東方,總之就是這麽個意思。”

蘇大為坐在那裏,半天一個字說不出來。

雖然覺得袁守誠說的好像也不完全對。

但……

又像是有那麽點道理。

自古以來,我中原地大物博,你們這些外藩小國來做朝貢,做生意?

可以,順便把浮屠,哦,就是這些和尚打包帶走。

讓你們這些落後野蠻的番邦也學學天朝文化,沐浴一下我佛慈悲。

對,放下屠刀,忍受苦難。

來世……

再享福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