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密折(第3/5頁)

許二郎繼續寫道:

“需委派忠心正義之士擔當此任,風評不好,名聲不佳者勿用;需嚴密監控其家屬,以為人質。”

寫完之後,許二郎開始沉思,覺得還欠缺什麽,但那股子勁泄了後,精神開始疲憊。有些力不從心。

他扭頭看一眼水漏,才發現已經子時兩刻,他竟在書桌邊做了足足兩個時辰。

……

清晨。

許七安早起洗漱,然後在桌面攤開地圖,商船此行的目的地是禹州。

到了禹州,他們就要更換其他交通工具。

“到了禹州後,就駕馭浮屠寶塔飛行吧。作為一座空中堡壘,浮屠寶塔的防禦是沒問題的,就是續航能力差了些。”

法寶的能量來源於主人,或自身積累。

失去主人駕馭的法寶,續航能力通常都不行。

就像太平刀,平日裏自己有積累刀氣,但只能做一時之用,用完,就得再次積累。

這和武夫氣機耗盡無力再戰是一個道理。

所以許七安平時不會主動祭出浮屠寶塔趕路,遇到危險時,才拿出來當庇護所,駕著它逃命。

突然,心悸的感覺傳來。

他自然而然的摸出地書碎片,查看傳書。

【一:有件事想請教諸位,事關各地匪患之事。】

【二:剿匪?這個我在行,組織軍隊,逐一攻破,連根拔除就成。多簡單的事。】

李妙真迅速傳書回復。

看來朝廷也注意到這個隱患了,每一個朝代的末期,都是內憂外患的,有時候內憂遠比外患要可怕……正為匪患頭疼的許七安,回復了天宗聖女:

【三:妙真,顯然是沒這麽簡單的。雖然武力能解決一切,但武力也需要足夠的銀子做後盾。朝廷要是有這個能力剿滅所有匪患,流民就不會泛濫成災。】

【二:那你該怎麽辦,你說呀。】

聖女帶著情緒的傳書出現在天地會成員的地書上。

【一:諸位,我有三條計策,容我說完。】

過了一陣,懷慶的傳書逐一分段傳來,總共三條計策,字數大概有兩百多字。

【三:這是殿下的計策?妙啊。】

許七安二話不說,先拍馬屁。

【一:這是許二郎的三條計策,今晨他入宮拜訪我,向我求教,查漏補缺。】

二郎的計策?許七安一愣。

二郎什麽時候和懷慶走這麽近了,他酸溜溜的想。

【二:此三計甚妙,不敢說一定能解決匪患,但能大大遏制流民成災的趨勢。】

李妙真出點子不行,眼光還是可以的。

【四:第三計不行!】

這時,楚元縝跳出來發表意見。

【一:楚兄請說。】

其他人也安靜下來,沒有插嘴,楚元縝是狀元郎,才華橫溢,又有豐富的閱歷,是天地會智商擔當之一。

【四:聚攏流民,靠的是什麽?一為武力,二為錢糧。此兩者缺一不可,武力不夠,無法成勢。錢糧不夠,則沒人願意附庸跟隨。

【那麽錢糧怎麽來呢?不過“打家劫舍”四個字。朝廷派遣高手聚攏流民,自然不可能給錢給糧吧,有這份財力,直接賑災不是更妥當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就只能打家劫舍了,這只會加劇災情,讓局面更加糟糕。】

【一:楚兄有何高見?】

許二郎來找她,就是因為這個問題。

她沒能給出答案,於是才想請教天地會成員,除了麗娜之外,大家都是聰明人。

楚元縝也確實沒讓她失望,立刻看出第三策的破綻。

而第三策,是解決匪患的重中之重。

【四:殿下,這可難住我了。】

短時間內,楚元縝還真想不出對策。

【二:以戰養戰如何?】

李妙真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對策。

【七:愚蠢的李妙真,對流民來說,搶奪百姓的錢糧,遠比長途跋涉去對付一個同為流民組織的武裝勢力要輕松簡單。

【沒人是傻子,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若是強迫手底下的流民們這麽做,不出兩次,眾叛親離。】

李靈素跳出來了。

雖然在現實裏他已經死去,但在“網絡”上,他依舊能重拳出擊。

李妙真大怒:【二:那你說,你有什麽法子。】

聖子潛水去了,他也沒轍。

【一:其實李妙真的想法有可行之處,可以讓朝廷的人,以搶奪錢糧為由,圍剿另一股山匪勢力。但這種事不可常做,無法以此為生。

【朝廷扶持的勢力如何起家?如何維持生計?還是只能搶奪百姓,但這樣,又會像楚兄說的那般,讓局面更加糟糕。許寧宴,你有什麽想法?】

許七安遲遲沒有說話,逼懷慶主動“@他”。

我能有什麽辦法,我都把雞精的收益捐出去賑災了,打架破案我在行,治國的事就別找我了啊……許七安一邊心裏吐槽,一邊積極開動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