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離別

且說雍正七年的末尾,朝上還發生了一事,頗令人匪夷所思。

正在外征戰準噶爾的嶽鐘琪大將軍,接到了一封投書,俱親衛回稟,是位鄉野教書先生的投書。

嶽鐘琪還以為有什麽人民群眾發現的特殊軍情呢,拆了一讀,不由無語:這位名為曾靜的,居然拉他去反清復明!

曾靜起初被押送進京的時候,所有人都是當成笑話來看的:一個鄉間的書生,居然寫信給當朝大將軍鼓動人家跟自己一起造反,著實是有點好笑的。

據說接到信的嶽鐘琪將軍當時也無語極了:要不是查的明白,他幾乎以為曾靜是政敵弄來搞自己的,想要謀奪自己的川陜總督的位置。

上一個川陜總督年大將軍是怎麽沒的,接替者嶽鐘琪還記得呢。

於是立馬套了些曾靜的個人情況和罪證,然後把人綁了送到京城。

這時候,還沒人拿他當回事。

此時在皇上心裏也好,在弘歷心裏也好,這都是個腦子不正常的大不敬之人。

皇上表示了信任嶽鐘琪:朕相信你不會跟著一個草民就去造反。

因臨近年關,皇上也就暫且沒理會這一茬,只是把曾靜關押待審問。

這些日子,皇上主要忙著給怡親王祈福。眾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怡親王和皇後身上。

——

雍正八年的新年,過得極其壓抑。

內外命婦們凡熟悉皇後性格的,都知道皇後娘娘有多在乎大年初一,在乎那一日所有命婦的朝拜。

尤其是皇貴妃薨逝後,內外命婦朝拜變成皇後獨有的尊貴時,皇後娘娘就更喜歡這一天了。

然而雍正八年的新年,皇後娘娘卻依然抱病沒有出席。

不但沒能露面,皇後娘娘甚至都只在圓明園養病,沒能跟著皇上返回紫禁城主持新年。

不少命婦們都覺得擔憂:皇後這肯定是病的太厲害了。

與此同時,皇上在宮內過完年後,初五又再次急匆匆搬回圓明園居住的舉動,也讓朝臣們嗅到了怡親王病體沉疴的味道。

因在京城內,皇上不能常見怡親王,想來為此皇上才急匆匆在年後又回到了圓明園。

而二月裏,原本都由怡親王帶領禮部籌辦的天子親耕禮,這一年,怡親王卻連露面都未曾,就更令人覺得不安。尤其是軍機大臣們,心上都有些沉甸甸的。

不光是宋嘉書了解雍正爺,這些年來,越接近皇上心腹的臣子,越了解皇上對怡親王的看重與信賴。

哪怕忠心如鄂爾泰李衛等人,能拍著胸脯說皇上絕對是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但也不能昧著良心說‘皇上性情好’。

私下也不得不說一句,君上有時候“太過愛憎分明,脾氣上來的時候,是顧不得後果的”。

比如整個浙江的讀書人,至今還不能參加科舉呢。不說對一省的讀書風氣傷害極大,便是對朝廷來說,也是重大的損失。

很多事情,也只有怡親王敢拂逆皇上,勸上一勸。而皇上在氣頭上的時候,幾乎也只能聽得進怡親王的話。

若是怡親王不在了,對朝臣們來說,也是想想就害怕的事情。

——

圓明園。

自打去歲秋日起,皇上開始長居圓明園,弘歷也就隔段時日從京城過來給阿瑪額娘請安。

每回來,也必往怡親王處請安。

而弘歷只要來看望怡親王,怡親王都會上心問起治水之事的進程。

弘歷起初只是口述,後來就將高斌寫來的細折與詳情,都編成方便閱讀的冊子,經皇上允許後,帶來給十三叔看。

而他也發現,哪怕一直臥床,十三叔榻旁的小桌上也堆滿了公務——至今,戶部的很多工作,仍舊還是報到怡親王這裏來的。

皇上原不讓怡親王操心,讓他好生養病的,然而在弘暾之事後,皇上見怡親王面上強壓著悲痛,實則每日怔忪,便又分了一部分戶部的公務給怡親王。果然,有了朝事要操心,怡親王的精神又振作了些。

這回弘歷到的時候,發現案上還多了兩本經書。

因皇上當年在雍親王府也是做了好幾年‘尋僧訪道’的富貴王爺,故而雍親王府經文道典很是不少,弘歷小時候也見過些,耳濡目染,對佛道也比旁人了解些。只看兩本經書的封皮,就知是講述輪回往生的。

弘歷先將近來治水的進展詳述交給怡親王,怡親王眼睛便立刻粘在上面,頭也不擡只是招呼弘歷:“你先自在坐著,若不然,架子上也有些書可解悶。”然後就如饑似渴地看起了河道工程進展。

弘歷便走到案前,拿起了那兩本經書看了看,只見裏頭累累都是批注,且字跡不光是十三叔的,還有自家皇阿瑪的。

他的手就停在皇上批注之處:自打皇阿瑪登基來,於佛道之說的心思已然淡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