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熹妃(第2/4頁)

此時看著德妃心不甘情不願的用膳,明日還得老老實實的出席登基大典,宋嘉書心裏還是挺痛快的。

為了四爺,也為了……

她想起年側福晉倒下去的樣子。那本來或許是能夠留下來的孩子。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大吉。

雍正帝登基,次年改年號為雍正元年。

這一日天氣絕佳,雖是冬日,卻是陽光明媚,霞光漫天。人人皆謂之吉兆。

典儀在十三爺兢兢業業的監督下,也完備細致,並無差錯。

於是四爺這一日心情就很好。哪怕登基大典後,群臣並內外命婦理應參拜聖母皇太後娘娘,而德妃始終不從這件事,也沒怎麽影響四爺的心情。

主要也是沒期待。

德妃都要尋死覓活過了,四爺有這樣的心理準備,見德妃今日只是不肯受禮,也覺在意料之中,並不怎麽失望。

甚至之後,太後的冊封禮德妃拒不肯受,甚至不肯遷入慈寧宮,非要長居永和宮的時候,四爺也表示無異議:“所謂孝順,正該順應太後之心意。”

因而,德妃非要住永和宮,四爺也就去永和宮給太後請安。

絕口不再提請太後受冊封禮,請太後移宮的事兒。甚至還告訴內務府,太後既不肯住,慈寧宮可以不必修整了。

不錯,又省下一筆銀子,可以用來裝修養心殿。

耿氏私下便跟宋嘉書笑道:“太後娘娘沒準想以這個不遷宮,不受封來轄制皇上,想讓皇上答應些什麽,她老人家再受封呢,結果現在……”別人給你梯子不下,別人把梯子抽走了,就只能坐在房頭上下不來了。

宋嘉書也表示贊同:太後大約想著,皇上初登基,要為天下人表率,怎麽能不奉生母為後,奉生母移宮,豈不是叫人議論。於是還坐等皇上三顧茅廬呢,結果皇上一顧就算完:請不動朕還不請了。

要說雍正爺確實是個好臉面怕人議論的人,太後娘娘想的也沒錯。但她老人家不知是不是忘了,就她這些日子搞得事兒,已經讓她與皇上的母子關系被人翻來覆去議論過好多回了。

俗語說得好,虱子多了不咬,債多了不愁。皇上也煩透了,被人議論的事兒不差這一樁,你要住永和宮就住吧,不搬拉倒。

——

如今,宋嘉書她們私下裏說話稱呼四爺為皇上,已經很習慣了。

登基大典完了的那一日,世事就塵埃落定,這大清朝,已然換了新帝。

宋嘉書翻著手裏的冊子:這會子她正幫著耿氏在整理淬心院的東西。

聖旨已下,待過了臘月初八,她們便要從雍親王府搬到後宮去。各院的人都在加緊盤點自己的細軟體己並慣用之物。

正所謂深宮如海,在宮裏規矩大,行事自不如在王府方便。這會子聖旨特許她們搬家,那麽能帶進去的最好都帶進去,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不湊手了。

宋嘉書從前的強迫症和整理癖,在這會子就發揮了作用。凝心院的東西連一草一木都是條理分明,登造在冊的,且做成了兩份:一份按照物品入凝心院的日期筆錄造冊,一份則是每年整理的,按照物品分類並貴賤排序的冊子。

所以這回要搬家,凝心院很快就收拾出來了。

於是宋嘉書應耿氏的懇求,幫著來一起整理淬心院之物。耿氏跟弘晝不愧是親母子,一樣喜歡將東西鋪的到處都是。除了錢財耿氏自己收的很明白外,淬心院的庫房則是毫無頭緒頗為雜亂。

以至於耿氏的大丫鬟青草急的這兩日都出現鬼剃頭了,頭頂禿了一塊,只能花銀子買了些假發編到頭上去。

耿氏頗為不好意思,難得有點羞答答的跟宋嘉書提出救援。倒是宋嘉書來了一見這亂象,眼睛都有點發亮:要是能把耿氏這裏收拾的利利索索,多有成就感啊。

何況,收拾東西的體力活用不用她幹,她只負責強迫症分類那部分就行了。

耿氏見自己屋裏亂麻似的樣子,到了宋嘉書手裏就有條不紊起來,表示佩服之余還有點沮喪。

宋嘉書還安慰她:人各有所長。

於是耿氏這會子就發揮她的所長,陪聊八卦。

方才說完了太後之事,耿氏又興致高昂的與宋嘉書討論起宮裏的宮室。

“如今先帝爺的妃嬪多移居到慈寧宮偏殿,後殿和壽康宮中了。現在東六宮,除了太後娘娘的永和宮,已經盡數空了出來,只是不知道皇上要把咱們分去哪裏。”耿氏掰著手指頭數。

太後不肯去慈寧宮,皇上也不閑著慈寧宮這一座大宮殿,都不必整修,就直接在後殿和偏殿裏塞滿了人。

實在也是先帝爺的後宮數量龐大,不如此根本住不開。

就這,還是雍正爺開恩,讓年老且有子女的妃嬪出宮隨子女居住,不在占用宮裏地方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