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第4/5頁)

今日朝會上,該是怎麽樣的腥風血雨。

叫人難以想象。

待上朝時間越逼近,周圍的交流聲反而越來越小,每個人都在靜靜等待。

直到太監大總管彭福海,帶著幾名內侍出現,只見他走到殿門前,朝等候在此的諸為皇親貴胄還有眾朝臣福身行禮。

待行禮後,他朗聲道:“皇上身子不適,不便上朝,請諸位大人回吧。”

轟地一聲,臣工之中瞬間爆發出嗡嗡的議論之聲。

本以為今日必是一場躲不開的腥風血雨,可皇上居然宣布,朝會不開了。

這……

這這……

一身杏黃朝服的太子,當即臉色陰沉了下來,難看至極,不過他到底還未徹底失去理智,而是壓著心底的怒氣,聲音關切道:“不知父皇現在身體如何,孤這就去請安問疾。”

一旁的六皇子謝玄瑯,也應聲道:“彭公公,如今父皇身體如何,還煩請說一聲,也讓我們安心。”

“太子殿下,太醫說了,皇上的病需要靜養,所以太子還有諸位皇子的孝心,皇上心受了。就不煩幾位殿下親自侍疾了。”

彭福海謹小慎微說道。

太子這次臉色徹底繃不住,眼神狠戾的望著眼前的彭福海。

身後的朝臣還在小聲議論,旁人不說,端王一系的官員,各個神色松弛,心中大石一下落在了地上。

要不是這會兒皇上還病著,只怕一個個都喜笑顏開。

而太子黨則是各個神色凝重,先前臉上的迫不及待,盡數轉化成喪氣。

皇上若是真的病重,倒也還好。

可是聖上的身體何等重要,若是病情真的嚴重到連朝會都上不了,何至於先前連一絲風聲都沒聽到。

如果皇上不是真的生病,而只是借口。

那這其中的意味,可就太過深長。

這就極可能是因為皇上明知,今日大朝會上會發生彈劾端王之事,所以他幹脆避朝,讓這場腥風血雨化解在無聲之中。

同時,這也是對太子的一個小小警告。

警告太子不要再如此咄咄逼人。

可不管是哪方面的原因,站在殿前的朝臣心中都突然有了一個念頭。

只怕,真的要變天了。

*

朝堂之上,瞬息萬變。

本以為今日是端王的劫難,誰知轉瞬間,皇上的避朝,讓所有人都開始重新審視,皇上與太子這對父子間的關系。

顯然在刺殺事件後,皇上顯然是更信任端王,而非太子。

這消息剛傳到端王府的時候,原本臥病在床的端王,險些要從床上一躍而起。

雖然他們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甚至準備在今日推出一個份量極重的人,替端王頂了揚州之事。

可誰知這些萬全之策,竟都比不過父皇的偏愛。

端王從來沒想到,父皇居然會為了願意保自己做到這一步,這一下,他心中對太子之位的欲念,徹底達到了頂峰。

他望著坐在面前的霍遠思,神色激動說:“舅父,父皇這麽做,是不是表明他已經不追究揚州之事了?他是不是打算……”

打算廢掉太子,冊立他為太子。

霍遠思輕笑:“現在這麽說,倒是還有些為時尚早。不過經過刺殺之事之後,皇上明顯是更信任你,而非太子。”

太子手中有他的把柄又如何,太子讓人在京城生事造謠又如何。

只要父皇不信,他就是贏了太子。

與此同時,東宮則是一片低沉,哪怕是最樂觀的謀士,都瞧不出太子的未來何在。

皇上似乎為了證實,自己確實是病了,一連罷朝五日。

轉眼就要到了太後的千秋,皇上的身體這才康復。

因為今年乃是太後的七十整壽,因此從年後宮裏就一直在準備,光是各地的珍奇異寶就源源不斷的送到京裏。

沈府這次自然也在受邀之列。

特別是皇上曾許諾過郢王,會在太後的壽宴上給謝珣與沈絳指婚。

沈絳早早就開始做衣裳、準備首飾,參加宮中盛宴。

太後的千秋宴也讓朝堂中緊張的氣氛,略緩和了幾分,畢竟誰鬧事,都不至於趁著這個档口。

待到了五月十六日,這日正好乃是一月之中,最為月圓之時。

皇親貴胄、文武百官,內外命婦皆入宮,替太後娘娘慶生祝壽。

從一大清早開始,命婦和貴女們,便要入宮給太後磕頭拜壽。

沈絳照常跟在沈殊音身後,到了太後宮中,發現今日來的人可真夠多的,熟悉的面孔還不少,不僅太子妃在,連端王妃都在。

只是太子妃神色淡然,只面上勉強帶著幾分喜氣。

反倒是端王妃,逢人便笑,頗有種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模樣。

不知道的還以為端王府前段時間是有什麽大喜事,而不是端王遇刺了。

沈絳很快瞧見郢王妃,她陪在太後身邊,坐的比霍貴妃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