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白露之變(第4/6頁)

而且安西王討厭漢官,他繼位後,漢官的地位也會一落千丈,不會再有如今的風光了。

這也是汪清臣為何要他六哥幫助鐵木耳政變的原因。

汪清臣來到六哥身邊,小聲地說道:“六哥,無論是願不願意,自從殿下來到你軍營,我們汪家就脫不開幹系。”

汪良臣蘧然一驚,他明白了。

倘若今日不幫助鐵木耳政變,鐵木耳固然要完蛋,可是他畢竟身份尊貴,要是他誣陷汪家曾經想跟他政變,那汪家會是什麽下場?

恐怕就算新君明知鐵木耳是誣陷,也會假裝相信的對汪家下手,趁機奪了汪家的兵權。

也就是,鐵木耳無論成敗,都有辦法讓汪家萬劫不復。

拿下鐵木耳向安西王邀功洗清自己?

也不行啊。

汪家是太子一黨,要是他這麽幹,不但名聲完了,就是安西王也不會重用自己這樣的“背主之人”,兵權最後還是保不住。

幫鐵木耳幹,還有希望。而且還能立下擁立大功。

被逼到這個份上,傻子都知道該怎麽選。

想通了這層,汪良臣立刻跪下來,咬牙說道:“奴才唯殿下之命是從!”

鐵木耳大喜過望,“好!事成之後,汪氏便是世代富貴,再給你們一個公爵!”

“謝殿下!”

“出兵!”

“喳!”

……

寢殿內的忽必烈,雖然已經是回光返照,可仍然堅持自己寫下遺詔。

一份是蒙語遺詔,一份是漢文遺詔。

蒙文遺詔已經寫好,漢文遺詔也之剩下最後幾個字了。

忽必烈感覺到死亡的召喚,他看到自己親手寫下的遺詔,不禁心疼如絞。

他很清楚,遺詔一下,等候太子府的會是什麽。

安西王不會放過太子的幾個兒子。

而且,太子的兒子對安西王的皇位威脅太大,還是不要留的好。

這都是為了大元的穩定,沒辦法的事。

唉,做皇帝難啊。

忽必烈寫完漢文聖旨,並沒有馬上用印,而是要趁著還有幾口氣,和臣子們說幾句話。

“朕少年時,便隨成吉思汗打仗。唉,成吉思汗的面貌,朕快要記不得了。等朕見到成吉思汗,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認識朕啊。”

忽必烈話語清晰,面色帶著一抹詭異的紅潤。

“大汗,奴才,奴才……”伯顏老淚縱橫,爬到忽必烈身邊,痛哭不已。

“額布格阿布(祖父)!嗬嗬……”安西王阿難答也哭泣道,但是他一邊哭泣一邊用眼睛瞟著不遠處的遺詔,可惜看不清寫的什麽。

昨日太子病危瀕死的消息傳出之後,祖父今天早上突然秘密召見自己,說太子不成了,眼看大限到了,只能立自己為皇太孫。

由於太子突然病危,導致祖父立自己為皇太孫的決定也非常突然。他都沒有什麽準備,只能心中又驚又喜。

但是,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立刻派去親信渡過塞納河,去西都和托(巴黎)去調遣兵馬,準備接管楓丹白露宮的防務。

算起來,他的兵馬應該快要到了,橫豎太陽落山前必到。

可是,他還是忐忑不安,因為他不知道祖汗遺詔中到底寫的什麽。雖說祖父早上說要立自己為皇太孫,可事發如此突然,怎知祖汗不會改變主意?

看到眾人哭成一片,忽必烈望著窗外的太陽說道:

“朕與你們君臣多年,卻是要分別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啊。唉,朕這一輩子,只有兩件恨事,就是聽到長生天的召喚,也是心有不甘意難平。”

午後的秋陽,通過西方風格的落地窗,照耀到忽必烈的身上,給這枯寂的老人鍍上一層金輝,猶如一尊雕塑。

然而,陽光卻無法照亮老人的眸子。忽必烈的眼神,漸漸的黯淡下來。

“第一件恨事,丟了中原呐。”忽必烈嘆息,“我蒙古大軍滅西夏,滅金,滅大理,滅宋,氣吞萬裏,打下中原大好江山,君臨億萬斯民,子女玉帛就像草原上的牛羊,應有盡有。”

“可惜啊,好景不長。李唐死灰復燃,數年爭鬥,終究是輸在火器和水師上。唐主李洛,本是元臣,卻挖了大元的墻角起兵造反。朕被鷹啄瞎了眼,親手養大了這頭虎狼。最後被他逼得退出中原。這是朕第一件恨事。”

“你們要記著,李唐就是我大元宿命之敵,李洛是大元最危險的敵人。大元在一日,就不要忘記東征。”

忽必烈的眼眸更加黯淡,臉上詭異的紅潤也在消退。

“這第二件恨事,就是太子真金……他病重不起,也要回到長生天的懷抱了,竟然沒辦法給他的父汗一個廟號,讓朕享受不到他的祭祀了。唉,太子真是讓朕傷心啊。朕不得不立了皇太孫,繼承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