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西夏遺民的窯洞村寨(第4/4頁)

“還有,等到北方水利大興後,江河通匯,水路縱橫,用舟船運煤到各地港口,再用騾車陸運,也能大省運輸成本。”

劉三治眼睛一亮,“是臣愚鈍了。那臣回長安後,就增派人手,在北方各郡縣發動百姓找煤,就地經營,百姓就能燒廉價煤了。”

李洛卻是想起另一個東西:天然橡膠。

匠造司的匠師們已經改良了軸承,造出了先進的減震器,使得大唐馬車的速度比之前提高了一半。要是再有了橡膠,那麽就能制造出輪胎,馬車的速度最少再提升一半。

只是,第二次去南美洲的船隊出發快兩年了,卻一直還沒有回航,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就是能回來,也未必能帶回橡膠樹和金雞納樹,古柯樹等東西。

李洛在延安城停留一天,就繼續北上。

五月初八,聖駕一路北巡,終於來到無定河邊的橫山,這裏完全是當年西夏的腹心之地了,也就是銀州。唐廷廢州設郡之後,銀州被改為橫山郡。

橫山林海蒼茫,草甸豐茂,是訓練騎兵的好地方,當年這裏出產的西夏橫山鐵騎,可謂最精銳的西夏騎兵。

只是,如今的橫山健兒,很多都加入了唐軍騎兵。

秦漢長城也在附近,南北朝時期赫連勃勃夏國所建的統萬城也在東邊不遠,真的是邊塞之地了。

雖然同是陜北高原,但橫山一代的風景又和延安不同。

唐廷君臣們舉著千裏目,將這數裏外的風物看的格外分明。

最主要是,窯洞越來越多,地上建築越來越少,也就縣城和市鎮,還能見到不少地面建築,就算是鄉村中的大戶人家,也都住窯洞。只是大戶人家窯洞更大更多,還有院子,石獸,走馬風燈。

而無論大戶小戶,幾乎都有馬廄。馬匹也很不少。

延安的窯洞卻沒有橫山這麽多。

唐主用千裏目看向一戶人家的窯洞,只見一個高大健碩的老者站在窯洞前,手搭涼棚往禦駕的方向看。

接著,這個老者遙遙下拜,他的家人也跟著下拜。與此同時,附近很多窯洞的人也都紛紛下拜。

很顯然,附近的百姓知道聖駕經過。雖然還隔了幾裏遠,可他們竟然自發的對著禦駕下拜。

這些可都是西夏遺民啊。

此處的窯洞可與後世不同。後世的窯洞,大多建在黃土坡子上,周圍一般都是光禿禿的黃土,顯得既荒涼,又土裏土氣。

可是這一路走來,所有的窯洞都修建在郁郁蔥蔥的山腳或者山谷間,花木扶疏,溪水淙淙,看上去很有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的美感。

而窯洞也很少是單門獨戶。要麽沒有,要有的話就一定是一排,或者梯田一般幾排。很多窯洞門口,仍然貼著去年過年的對聯,或者掛著高粱尾巴。

很多沒見過窯洞的南方大臣,不由嘖嘖稱奇。當然,也有人面露不屑之色。有些南方漢人士大夫,比如錢選等人,仍然對西夏人懷有很大的敵意,或者說不屑。

李洛指著路邊不遠一座山麓下的、梯田般的密集窯洞,對群臣笑道:“你們休要小看窯洞,這其中可別有洞天,冬暖夏涼,而且建造起來不傷樹木。”

“這裏的西夏遺民,如今都是大唐子民,就連身份證件的族屬,也成了漢人。諸卿可別要心生輕視才是。”

“走,朕帶你們去窯洞村寨看看,讓你們沒見過的見見。身為朝廷大臣,怎麽能不知道風俗民情呢。”

接著,李洛就下令往數裏之外兩山之間的窯洞村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