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西夏遺民的窯洞村寨(第2/4頁)

說起來,這蔣康還只是個郡守,在海東老人中只能說混得一般。

李洛看到將康一臉風塵之色,不像個養尊處優的官員,不禁暗自點頭。

“朕看這延安郡,治理的不錯。你當延安郡守已經三年有余,該給你動一動了。”李洛說道。

誰知蔣康說道:“回稟陛下,微臣僥幸得到吏部優異的考評,數月前,吏部來了調令,勝、升任微臣為環衛寺少卿。只是,微臣以為,延安綠治尚未完成,暫時不想升遷。”

所謂綠治,是這幾年唐廷提出來的新概念,其實就是後世的生態恢復治理。由於李洛這些年主要負責軍事,朝中政事多是崔秀寧在管,所以這“綠治”主要是崔秀寧提出來的。

李洛點頭微笑道:“原來如此。朕看這延安,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雖然也有不毛之地,但卻很少。可見綠治已經大有起色,為何還不願意升遷呢?”

“回陛下話。”蔣康斟酌著言語,“秦北,晉北等地的郡守,全部是皇後陛下親自任命的。任命之時,延安、朔方、晉陽(太原)、銀川等十二個郡的郡守,全部被皇後陛下召到江陵,一一覲見。當時,陛下禦駕親征高麗了。”

“皇後陛下說,秦晉之北,地域廣袤,可近年來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山林破壞越來越厲害。長此以往的話,怕是要成為一片黃土高原,數千裏風沙貧瘠之地,這是關大唐興衰的大事。”

“皇後陛下懿旨,治理北地,首在綠治,其次民生,再其次才是賦稅。微臣在延安,謹遵皇後陛下懿旨,綠治大事不敢片刻忘懷。否則,就無法回報陛下和皇後的恩典了。我等北地十二郡守相約,何時黃河上遊水清,何時才願意升遷。”

“好!”唐主很是高興,指著蔣康對群臣說道:“諸卿,所謂為官理政,就是做事。地方官尤其要重實事。蔣康為延安郡守,以綠治為第一要務,立志於黃河水清,可謂恪守官道的良吏。”

“我大唐以道治天下。這官道,不是升官有術之道,而是理政為民之道。”

吏部尚書道:“陛下所言極是。吏部考評官員,也是以是否遵循官道臣道為準。越是有政績政聲,就越是有升遷之機。”

“蔣使君治理延安,綠治大興,百姓也安居樂業,井然有序,當是良吏。而北地十二郡守,也皆如蔣使君一般恪盡職守。不然,北地綠治也沒有這麽大的起色了。由此可見,皇後陛下當真知人善用啊。”

李洛微笑,大唐還有比崔秀寧更善於觀察人的麽?沒有了。她用人物性格分析來判斷臣下,做出十幾個維度的分析表,決定是否能擔任重要職務,似乎從未出過錯。

“傳環衛寺卿林茂!”李洛忽然說道。

“諾!”身邊的侍衛立刻去傳召林茂。

很快,一個三品官員的來到李洛馬前,恭敬下拜道:“臣環衛寺卿林茂,拜見陛下。”

“林茂。”李洛直接問道,“洪武五年,北地(黃土高原)十二郡的綠治政績,你心中有數麽?”

林茂叩首畢,擡頭回稟:“稟奏陛下,綠治是我環衛寺頭等大事,而北地綠治和河南河北綠治,又是重中之重。北地十二郡,去年共植樹扡插一千三百萬株,黃河兩岸,綠樹成蔭,很多上古山林,都被禁止砍伐。就連黃河之水,也清了不少。另外,還播種各種樹種草籽五萬多斤,不出十年,北地必定綠治大成。”

“如今,郭守敬關中八水工程快要完工,關中綠治也大有成效。若是北地綠治和河南河北綠治也大成,那麽黃河就真的要清了啊。”

李洛站起來,走出涼棚,指著不遠處的山林,對群臣說道:“北方綠治,如同修築長城。長城防的是敵人,還未必防得住。可北方山林就是綠色長城,不光能防備北方騎兵,更能防備風沙和,幹旱,水患。”

“有北方綠色長城,千裏林海,北方便是糧倉,百姓與山水自然、飛禽走獸和諧共處,就能風調雨順,安居樂業。早在西周,便有專司保護山林之官,何況今日?綠治宗旨,便是山林水澤與耕地和村莊相得益彰。”

“北方開荒千百年,耕地面積其實足夠了。然能養活的人卻不多,就是因為沒有環保,導致畝產低,三年兩旱,災年多而豐年少,如此怎麽能有南方富庶?北地耕地再多,可沒了環保綠治,那也富不起來,更別說還有青山綠水了。”

“傳旨,因北方耕地有余而綠化不足,即日起,除了東北四州之外,一律禁止開荒。敢有開荒者,按律治罪!”

“等到打下西域,就從西域帶回蘋果籽,在北方大量種植。不但能產果,還能綠化。還有中原本就有的梨樹棗樹核桃櫻樹等,也要有計劃的大量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