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哇, 乖乖不得了——”

周一博雅例會。屋內正中央攤開一張大木桌,桌上鋪著一條長長的厚宣紙卷軸。乍看像是一張水墨長卷,細看才發現, 紙上一無花鳥二無山水, 而是橫平豎直, 詳盡地繪著一份機械工程圖紙。

各零部件的形狀、長度、材料、重量、組裝要領……分門別類,面面俱到。

老趙敬畏地問:“林姑娘, 這是你的朋友……免、免費送給你的?”

林玉嬋也不是第一次看這圖紙了, 昨晚就是抱著它睡的。但此時再次觀摩,依舊心搖神馳, 半天忘記答話。

“我, 我也沒想到他會設計得這麽仔細……”

當初她在漢口順豐磚茶廠,偷師了李維諾夫的蒸汽機, 圖紙畫在筆記本上, 也就寥寥幾頁, 跟眼前這細密復雜的專業圖紙比,完全是小孩簡筆畫。

難怪她閉門造車不成功, 始終沒能將“李維諾夫大力壓茶機”改裝成“博雅精制茶生產線”。

後來林玉嬋幫助徐建寅、以及安慶內軍械所的專家們代購西洋科學儀器, 通過跟海關團購砍一刀, 給出了漂亮的報價, 自己完全不掙錢。然後順便去信詢問徐建寅,能不能幫她完成改裝機械的最後一步。

徐建寅收到一堆世界頂級理化儀器, 科研進度突飛猛進, 大概已經樂出泡泡來。然後,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當即開動腦筋,幫她把那個粗糙的機械設想來了個鳥槍換炮。千山萬水, 寄到她的信箱裏。

分揀、烘焙、篩選、直到最後裝罐……都可以用一個蒸汽引擎帶動,只需少數人在旁控制節奏和分量。

徐建寅是設計過輪船的男人,設計個蒸汽機炒茶,小意思啦。

“這份圖紙可以直接拿到鐵廠開工。”常保羅斷定,“我見過洋人機匠畫圖,那些數字啊符號什麽的,跟這張紙上一模一樣。”

徐建寅繪圖繪得確實很規範。洋人用鉛筆,他用毛筆,線條上格外有美感。

相比之下,博雅這邊的科研人員毛順娘,就顯得外行多了。

她望著圖紙,滿臉寫個懵字,半天才弄清楚這機器是幹啥的。

但是一旦弄懂,毛姑娘驚喜得差點暈過去。

“所以……做這些事,都不用賣力氣了?想搬多少斤就搬多少斤?”

茶葉加工是力氣活。譬如大鍋炒茶,要用專門的掃帚攪動鍋裏厚重幹葉,還要拿捏輕重節奏……沒經驗的人幹上半個鐘頭,胳膊能酸好幾天。

她一個青春期小姑娘,雖然喜歡這事業,但體力確實跟不太上,很多試驗設想也無法實現。

林玉嬋曾經給她畫餅,說以後她可以做經理,雇一群力氣工,監督他們賣力。

如今“力氣工”還沒影,但圖紙上這個復雜的機器,一台能做幾十個人的活!

毛順娘第一個跳起來表示支持:“快造快造!教我怎麽用,我給你們把德豐行的秘方全程復制下來!”

別人卻大多沒她這麽積極。

毛掌櫃首先日常埋汰閨女,慢條斯理地捋著胡須說:“自古做茶葉就是手工活,那葉子得用手摘,摘下來得用手揉,然後用手揀、用手攪拌……這樣做出來的茶葉,每一罐都有精神,喝在嘴裏才有味道。洋人的機器雖然產量大,但那樣炒出來的茶,千篇一律粗制濫造,誰願意買?小囡,你要繼承我的衣缽可以,但這些基本的道理,你得先弄清楚呀。”

毛順娘頭一次聽到老爹提“繼承衣缽”,驚喜交集,又是不敢相信,不敢再說什麽違拗的話。

趙懷生則提出另一擔憂:“機器造價高,再加上保養費用,怕是比雇人還貴,得不償失。”

這倒是真話。大清國沒有勞工保障,地主資本家對待勞動力的方法只有一個:只要沒累死,就往死裏用。一天十四五小時工作是很常見的,十七八小時也沒人管。若是買斷的長工婢仆,用工成本更是低得令人發指,恨不得進門就讓他們累死,完全沒必要換機器。

林玉嬋想了想,友善提出不同意見:“如今上海人口銳減一半,人工費用比往日貴五成,煤炭柴薪之類的原料,庫房裏堆積如山,反倒一天比一天賤。再者,如果使用機器,可以一天十二時辰開工,產量上去,可以抵消機器的成本。如果毛掌櫃有質量上的顧慮,咱們可以分兩條生產線,一條作精制手工茶,一條走機器量產,不砸咱們的招牌。”

其實毛掌櫃的顧慮也並非小題大做。如今的機械科技還不算太發達,以蒸汽做動力的很多機器,只能做到粗略模擬人力操作,精致不起來。

如果她直接說“工業化是大勢所趨,機器終將取代人力”,不言而喻,那是牛皮吹破天,沒人會當真的。

林玉嬋只好曲線救國,道:“徐公子設計的機械,必定比市面上那些粗制濫造的機器要精準。效果上我是放心的。那位郜夫人大家也見過了,她願出三千兩銀子投資博雅。這錢正好可以用來造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