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3/4頁)

容閎不信邪,進了一批水銀溫度計,成本奇高,而且還是美國人常用的華氏刻度——歐洲洋人習慣攝氏度,也不買他賬。幾年了沒賣出去幾個,落了三寸灰。

但林玉嬋知道,“控制溫度”是炒制優質茶葉的關鍵。過去沒有精確測量儀器,只能靠師傅們經驗感覺。現在技術進步了,當然要擁抱高科技。

德豐行的“獨門秘籍”之一,便是善用溫度計。廣州開放較早,商家對“奇技淫巧”不抵觸。

當然具體到多少度,德豐行打死也不會公開,林玉嬋也不知道。

但她這次借視察作坊的由頭,用溫度計測量了十余個茶號的鍋溫,再結合自己以前的點滴經驗,得出結論:殺青後的熟鍋,鍋溫在150攝氏度左右最合適——也就是大約300華氏度。

幾個炒茶師傅當然不買她賬,都客客氣氣地笑道:“姑娘多慮了,這洋玩意兒我們也看不懂,炒茶靠經驗,手熟就行。”

林玉嬋簡直要笑出聲。老大一把年紀的人了,腆著臉說幾個阿拉伯數字看不懂?學不會?

她叫道:“小囡,你教教這些爺叔。”

毛掌櫃的大閨女毛姑娘,閨名順娘,當然是不公開的,全店上下都管她叫小囡,林玉嬋也跟著叫。

毛順娘才是真正的家學淵源,從小就在香噴噴的茶葉裏打滾。只不過她老爹收了幾個徒,卻不肯正兒八經的教她,覺得女孩子反正沒法繼承自己衣缽,學這些沒用。

毛順娘自己也不求上進。原先每日在家織布繡帕子,近日家庭變故,不得不每天跟爹來上班,就在後堂裏藏著,還是繡繡手帕混混日子,偶爾偷偷出門解個手。

直到店裏來了個廣東姐姐。

林玉嬋注意到,自己監督炒茶、發號施令的時候,門縫裏時有一雙好奇的眼睛,盯著自己看。

她立刻就把小順娘請了出來,很客氣地問她:“幫忙麽?”

反正定金已付了,茶號裏的師傅隨她動用,合同裏也沒說不許使喚掌櫃的閨女。

順娘扭捏了一會兒,就被林玉嬋的博學吸引住了。原來茶葉裏有那麽多學問!

林玉嬋不藏私。什麽“幾代單傳秘籍不外泄”、“手藝傳男不傳女”這些老規矩,早晚會被拋棄在歷史洪流裏。信息共享才是時代進步。

她把自己在廣州茶行裏的經歷,挑有趣的跟毛順娘講了。她記性好,一天三五個段子,存貨富富有余,把個小姑娘聽得心馳神往。

毛順娘終於找到了比繡帕子還能消磨時間的樂趣。阿拉伯數字什麽的,她一個下午就學熟了。

於是現在,滿屋子老師傅盯著一個十四歲小姑娘,洗耳恭聽,認認真真地聽她講:“這是1,2,3……這是100,200,300……別看彎彎繞繞,其實很容易的……”

師傅們強顏歡笑,連連點頭:“小囡真是蠻靈光。我們這些老骨頭果然不中用,哈哈哈。”

掌櫃的閨女,面子不能不給。

林玉嬋狐假虎威,教完順娘,請她監督。

炒茶師傅們這才老實,只怕小囡回頭向掌櫃的告狀,只好按照林玉嬋的要求,一板一眼地調整自己的習慣。

林玉嬋總算歇口氣。

午休的時候茶號廚房開飯。照樣是粗米飯管夠,小菜一碟。

林玉嬋始終不習慣大清百姓的這種堆積澱粉的飲食習慣,況且自己還在發育,於是跑到對面買了一屜鮮肉小籠,給自己補補油水和蛋白質。

順便給毛順娘帶一份。

她不無感慨地想,來大清快一年,終於實現吃肉自由了……

---------------------

一天下來,林玉嬋累出一身汗。時常彎腰檢查,腰腿又是酸酸的。

又得跟師傅們鬥智鬥勇,又得磨嘴皮子,還得常常親力親為的示範,一整天連軸轉,不比搬茶做苦力輕松。

好在初有成效。眼看那熟茶一點點堆高,她心裏好像做完一沓高難度卷子,無比的充實。

她洗把臉,收了工,包起炒制好的第一罐樣茶,送到博雅洋行給容閎過目。

順便看看他的那些夥計,做沒做好銷售茶葉的準備。

博雅洋行裏照例是冷清而閑散。容閎剛剛完成翻譯一本英文詩集,樣書擺了一貨架,雖然無人問津,倒是賞心悅目,比一架子高露潔牙粉要好看多了。

夥計們倒是意外地都沒閑著,不知是不是被上次容閎的“不跟錢有仇”鞭策到了。

林玉嬋到的時候,看到大家圍著小桌子,熱火朝天地討論著:

“大成船行給的報價不錯,可是我看他們的船都快漏了……”

“南洋擺渡成不成?他們船老大我今日見過,太陽穴鼓鼓的,一看就是得少林派真傳……”

“還是永昌比較劃算,他們食宿自理……”

“太便宜的怎麽敢用?不怕是另一個楚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