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林玉嬋紮好頭發, 忽聽到外面嘈雜之聲又起,好幾個夥計大聲嚷嚷,好像在跟人吵架。

“寇來財偷藏小費被發現了?”林玉嬋幸災樂禍地想。

再仔細一聽, 似乎並非爭執之聲。

“……我我我們歇業了!”只聽寇來財慌亂地朝門外喊, “今今今天不做生意!”

似乎有幾個人奪門而入, 禮貌地宣布:“我們不是來買茶的。叫你們掌櫃的出來。”

林玉嬋更加幸災樂禍地猜:齊老爺“勸捐”踢到鐵板了?這麽快就有人上門找茬了?

另一個學徒賠笑道:“我們掌櫃的有事出街,現在店裏沒人。您老人家有什麽事, 明天再來吧。”

“店裏沒人, 那你們幾個是鬼?”來人不滿地說,“還不快給本官看座。”

聽到“本官”兩個字, 林玉嬋吃了一驚。

巡撫打完秋風剛走, 這來的又是誰?

今兒什麽日子,官老爺紮堆來喝茶?

而他說話的口音有點奇怪。咬字急促, 不似當地人, 也不似旗人大官說的標準官話, 反而有點……像外國人。

她輕手輕腳從門縫裏扒著看。沒看到官,只看到一個穿著西服戴禮帽的洋人, 帽檐底下露出一頭招牌橘色頭發, 即便在洋人中都少見。

但是她見過。好像是教堂裏遇見的那個性急的羅伯特!

——“小騙子, 還錢!”

她耳中回想起了他惱羞成怒的一句罵。

但上次他是孤身一人拜訪牧師, 看起來平平無奇,不過是萬千來遠東淘金的冒險家之一;今日他如眾星捧月, 卻是氣宇軒昂, 像個要出征的貴族。

夥計們自然摸不著頭腦,賠笑著說:“那個, sir,在咱們大清, 官不是隨便當的……”

羅伯特招招手,身後隨從捧出一枚紅頂戴。

他摘下洋帽,把頂戴扣了上去。

他面沉似水,打斷夥計的嘮叨:“這下像官了嗎?”

面對這滑稽的頂戴西服造型,夥計們面面相覷,沒人敢笑。

“大清粵海關新任副總稅務司長鷺賓·赫德。”他找了個太師椅,沉穩地坐下,“本官是來查稅的。”

*

“鷺賓,赫德,Robert……”林玉嬋突然發愣,耳中轟隆一響,“背過!”

Robert Hart也許不是什麽獨特的名字。但和“海關”同時出現,立刻讓林玉嬋回憶起裏歷史書上的閱讀材料。

晚清政府主權淪喪,列強把持海關。英國人赫德管理中國海關,長達半個世紀之久。

諷刺的是,在洋人的打理下,海關稅收年年攀高,關稅成了清廷最穩定的財源,最高時占到國家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靠著抵押海關關稅,清廷才能付得起巨額的戰爭賠款,而沒有引發財政崩潰。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還算幫了中國不小的忙。

林玉嬋記得,歷史老師在講那些跟近代中國有關的洋人時,什麽義律、巴夏禮、瓦德西,通常都是義憤填膺唾沫橫飛。唯有說到赫德時,幽默地評價道:“此人可以說是清政府的財神爺。沒有他,大清國估計苟不到二十世紀。”

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第一次碰見了真正的“歷史人物”,林玉嬋心裏砰砰直跳,有種莊周夢蝶的虛幻感。

赫財神就坐在離她幾米之外。他今年不過二十六歲,還沒到大展宏圖的時刻。對了,他方才自述的官職也僅僅是粵海關副總稅務司,官宦生涯剛剛起步。

不過他的一舉一動已然十分老練。他眯著一雙深深的眼睛,將整個店面細細掃視一番,然後嚴厲地問:“這裏誰話事?本官要問話。”

他用頂戴樹立了威信,也覺得這帽子醜,順手丟在一旁。身後隨從趕緊拾起收好。

德豐行上到齊老爺,下至賬房文書,都響應巡撫號召,出門“勸捐”軍餉了。留著看家的只有幾個不入流的學徒,辮子長見識短,莫說識字,有的連算盤都不會撥。

愣了半晌,終於有人反應過來,悄聲說:“對對,海關確實都是洋人當官……”

鴉片戰爭之後,為安撫及保護外夷,免受戰爭損害起見,聖上開恩,簽了條約,特準大清海關事務可以由西人主導,在沿江西堤碼頭附近修建了富麗堂皇的海關公署,最近剛剛完工。

洋商賣貨入華要交稅,華商出口商品也要交稅。海關可謂一個大大的收錢肥缺。

這肥缺交給洋人,可謂皇恩浩蕩。

當然對商戶們來說,稅交給誰都是一樣的,唯一頭疼的就是跟洋人交流不暢,還得花錢雇通譯。

但以往的洋人稅官,都是舒舒服服地坐在公署裏辦公,有事讓中國屬下跑腿而已。這個赫德年紀輕輕,新官上任三把火,居然親自來查稅,眾夥計一下子手忙腳亂,不知道是該先奉茶還是先拍馬屁,還是趕緊把通譯找來。

好在赫德漢語流利,並不需要通譯。見幾個夥計呆若木雞,也只好雨露均沾地每個人都看一眼,說道:“本官查了過去三年的海關稅收,又調看了今年的商船出入港記錄以及貴行提交的貿易往來文件,發現今年春季應交稅款顯著低於往年,不知是何緣故。今日正好無事,順路來查訪一番,也算了解民情。你們也不必小題大做,把賬本拿來給本官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