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系絆(第4/6頁)

彌生忙道:“母親別這麽說,佛生也是謝家的女兒,娘家幫襯原就是應該。母親只管將養好身子,多少事要倚仗母親拿主意呢。”

太皇太後不說話,只是長長嘆息,調過視線來看她,一分一分,一寸一寸仔細端詳。果然是個美人胚子,和年初初見的時候又不一樣了。長大了,經歷了些事,身上更多了端穩。她和九郎的糾葛她早就知道,怎麽說呢?僅僅一層窗戶紙,但是不好捅破。她也難,過年才十六,先帝沒給她留下什麽好的,留了百年和個爛攤子。她小小的年紀,拿什麽來挑起這副重擔?再說同九郎有染,這件事怕也不是她能掌控的。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慕容家的男人沒有幾個是省油的燈。若說是她主動引誘師尊,這話她頭一個就不信。

事到如今,她也有些後悔。當初的指婚是個錯誤。要不是腦子裏根深蒂固的老舊思想,也不至於拆散他們這對有情人。九郎主意大,後面的事她用不著操心,兒孫自有兒孫福,由他們去吧。她如今只知道兩手都空了,唯剩九郎一個兒子。寵溺就寵溺些,別逼到絕處,再鬧出什麽岔子來。

“你去吧。”她說,“替我帶佛生的好兒,叫她放寬心,不高興的事別想,以後要看著兒子。”

彌生道是,卻行退出了昭陽殿。

太後的鹵簿要是按祖制來,車輿、鼓吹、儀衛委實太過龐大。省親和出巡不一樣,用不著太周到。彌生也不喜歡這麽大的勢派,便吩咐下去從簡。即便這樣,仍舊浩浩蕩蕩從禦道排到永寧塔寺。太尉府在調音裏,出西陽門南行三裏就到了。彌生坐在金頂金黃繡鳳版輿裏朝外看,景致和半年前是一樣的,只是換了種心境,再加上這淡灰的地,烏沉沉的天,就有點說不出的淒愴滋味。

儀仗到太尉府門上時,閥閱下早跪了滿地的人。謝家人口多,遷了京官後舉家挪到鄴城,幾乎把整個坊院都占據下來。橫豎隔兩三家有一戶姓謝的,重又像在陽夏時候的興旺繁榮了。

內侍托著她的肘下輦來,因著時候尚早,迎駕的大多是族裏的親眷。跪在最前頭的是父親和母親,後面是一眾叔父和阿兄們。她上前攙爺娘,又讓眾人起身,笑道:“我是回娘家,又不是宮裏朝見,大家隨意些的好。”

大家熱鬧地將彌生迎進門去,正房前的台基上還跪了一撥女眷們。領頭的是佛生,背後一溜沒出閣的姊妹們,蓮生、道生、曇生、玄生都在。她們恭恭敬敬地對她泥首行禮,“願太後長樂無極。”

這一拜她穩穩地受了,等禮數走過了才是姊妹之間的情分。道生左右看看,她帶來的內侍宮婢自發地到每個角落站規矩,井然有序的,個個立得筆管條直。她心裏贊嘆著,吐了吐舌頭道:“咱們家算是教條嚴的了,和這些宮裏出來的一比,竟都成了禿毛雞。”

大家哄笑著相攜進了屋子,姊妹們又像以前一樣坐在一起打茶圍,彼此看看,都恍如隔世似的。

彌生看佛生氣色還好,只是月子坐下來,一點未見發福,便低聲道:“太皇太後讓我帶話給你,叫看孩子的面兒,別難過。”

這麽一說反倒叫她紅了眼眶,哽咽道:“他活著沒給我好處,可是一走,我覺得我大半條命都跟著他去了。”

彌生想起珩來,難免跟著掉眼淚。旁邊的嬸娘們趕緊打圓場,“喜日子不帶哭的,快叫人把消難帶來拜見太後。”

大個子乳母抱著孩子來給彌生行禮,用大紅福壽綿長宮綢打著蠟燭包,只露出一張小小團團的臉來。她一瞧喜歡極了,伸手接在懷裏,在小臉上香了口,叫人拿鎖子來。貼肉戴怕他冷,就塞進包袱夾層裏面去。彌生逗一逗他,笑道:“長得像年畫娃娃,太叫人稀罕了。”

佛生尚未答話,門上司禮的高唱起來,說樂陵王攜王妃到了。大家不由朝彌生看,卻見她眉舒目展,一副坦然的樣子,仍舊抱著消難,只是正了正身子,看架勢打算接受跪拜了。

九王攜王妃進上房來,看上去還挺看顧王宓似的,進門檻時在肘上托了她一把。

王宓穿著松花綾子襦衫,灑金腰袱下配了條紅雙裙,到底是個美人,倚在夫子身旁也是郎才女貌的佳配。她上前來擡了下眼,盈盈秋水似有千言萬語。彌生真覺得不習慣,這種神情不該出現在她臉上。她應該是傲慢、驕矜、目空一切的,如今弄得受難小媳婦模樣,瞧著委屈透了。

她在看王宓,慕容琤卻在看她。天冷,她戴著昭君套。褖衣的衣領上鑲了圈紫貂,暗沉的顏色反而襯得那面孔越加白皙。年紀雖輕,抱著孩子倒挺像那麽回事。他不由有些走神,心裏暗暗嗟嘆著,要是抱的是他們的孩子該有多好。不過也不急,再波折,明年這個時候也該有信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