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龐然大物般的明聯(下)(第4/4頁)

生產環節的鏈條有多長,在於其源頭處投入進來的生產品有多少。

以大明燒糧為例,糧食是生產品,糧食可以用來釀酒,酒水就是糧食的再生產品。

糧食可以用來擴大養殖、畜牧,那麽養殖和畜牧也是再生產品。

牛產牛奶、羊產羊奶。

牛奶和羊奶就是繼續再生產品。

如此一環環的下來,酒水便宜了、牛奶便宜了、肉便宜了,所有的再生產品都便宜了,百姓就生活在一個超低生活物價的環境中。

而在這些環節中,經常會被提及一個關鍵點。

生產力水平。

牛奶是再生品,什麽是牛奶的生產力?

奶牛本身、養殖規模、奶牛的育種工藝和衛生健康工藝、牛奶消毒工藝。

這些生產力提高後,牛奶廉價,百姓不用去刻意節儉也能隨時消費,這就是生產力帶來的生活質量進步。

而怎麽促進生產科技進步呢?

就是朱允炆和內閣現在正在做的事,退耕轉產。

以前養牛戶是一百人,現在變成五百人。

這是通過堆積人數來提高生產力,這種方式叫做原始的生產力提高。

但五百個奶牛戶他們的經驗會不會幫助奶牛育種的技術、防疫衛生健康的技術提高。

五百個不行五千個呢。

工部研究火藥技術的工匠是兩千人,後面變成兩萬人,二十萬人。

出不來一個中國的諾貝爾?不要說什麽沒有理論支持就不行這種迷信西方科學的話,最早的理論形成不還是實踐出來的。

硝化甘油加上矽藻土加上碳酸鈉是炸藥。

工部的工人自己發現自己命名,就叫張三加李四配點王五。

不行嗎?

核心的東西還是那個東西,不過換了個名字而已。

把這個名字和工藝流程寫到書上之後,不就成了後世奉為圭臬的理論嗎?

鋼鐵技術中國幾千年領先西方,唯獨在工業革命後被反超。

就是在再生產環節中有經驗的操作工少了。

而再生產環節的端口處,消耗大了。

原材料到不了再生產環節就沒了。

明清數億人,數億張嘴等著吃飯,經濟內卷化嚴重至極,邊際效益幾乎等同於零,百姓連活下去都難,王朝周期律避無可避,在那種環境下談生產力,這是耍流氓。

我們要看到的是,英國在工業革命之前,他們的內卷化也是極其嚴重的,但他們找到了一條青雲大道。

那就是殖民。

通過外殖民的方式來輸出國內的內卷化,然後將國內的生活環境低廉化,大量的農業原始勞動力轉化為工業勞動力,有經驗的工人師傅多了,量變就引發了質變。

而在殖民的初期,約翰牛也燒糧。

就是還沒準備好。

他們為啥不拿糧食到清朝換奴隸呢?

清朝社會的邊際效益在十八世紀隨著人口大爆炸已經到了危險線,怎麽發展都是原地踏步甚至步入深淵,更別提自己還玩閉關鎖國,拒絕學習新技術來進化國內生產力了。

大陸均勢政策是約翰牛對外的基本方針,他們當然樂意看到東方這個老大帝國自我毀滅,然後好讓他們趁虛而入,把中國也變成殖民地。

糧食這個生產品是一切再生產品的源頭,哪怕是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火炮。

攥住糧食,就能打通無數再生產鏈條,從而將大明社會各個方面的物價全部打下來,將生產力的進步以數量催生質量的方式來推動。

如此無限循環下去,大明的各行各業,每個角角落落都會迅速繁榮,生產力的水平也會一天一個樣,進入所謂的科技大爆炸階段。

不敢說衛星上天、高鐵直達這種幻想。

起碼也要做到蒸汽裝船,濃煙滾滾,巨艦大炮,彼岸往返的水平。

今日朱允炆在泉州登船,半個月後登陸孟買。

為了這個夢想,朱允炆一直在做,每一個環節和進程,他和嚴震直,和整個內閣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都在小心翼翼的保駕護航著。

還是朱允炆向朱楨說的那句話。

“六叔莫急,給朕一點時間,也給時間一點時間,你現在在西北看到的是朕眼下必須讓你看到的,而將來,你再看到的,就是你想要看到的了。

大明很大,明聯更大,這個龐然大物朕要小心維系著,不能讓它崩潰解散,因為明聯只要在,我大明才能更加迅猛的發展,時不我待,朝夕必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