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落日余暉(十二)(第4/4頁)

原因就在於其明確身份後的法理性,帖木兒自詡是鐵木真的後代,是名正言順的可以成為大草原的統治者,要建立新的大蒙古帝國。

後來帖木兒病死,死前到底有沒有跟瓦剌交過手,亦或者在東征前,帖木兒汗國的軍隊有沒有跟東察合台、瓦剌交過手,沒有明確的記載。

記載只有這麽一段內容,那就是帖木兒東征後,東察合台直接投降,然後馬哈木和阿魯台向朱棣投降,哈密國的脫脫更是直接內附大明,就是所謂的跑路,遠離帖木兒的刀兵威脅。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獻降,不是傳統性為維護雙邊關系的那種認大明做大哥的意思,因為當時草原連尊號都給朱棣上了。

“聖人可汗。”

表示朱棣就是大草原的共主了。

要知道,即使是太祖數次北伐,包括捕魚兒海戰役後,草原都沒有為太祖上過尊號。

當時搞的朱老四一臉懵。

用這種方式來推論,足可見帖木兒對這幾個國家、部族的外部壓力有多麽巨大。

現在,馬大軍算是親身體會到了這個對手的難纏程度及戰鬥力。

“敵騎還是沒有露頭,咱們要拼一下耐心。”

對手不是傻子,沒有在第一天就掀開自己的王牌,馬大軍也不急。

“打吧,本帥看看他們能堅持多久。”

第二天,攻城的明軍沒有繼續選擇搏命的白刃戰,而是充分利用的進攻手段的多樣化,推出了弩車。

這一下就讓城頭上壓陣以待的綠教士兵吃盡了苦頭,大家夥本來還列陣分明的等攻城呢,結果炮彈雖然沒等來,卻等來了一波兜頭的箭雨。

當場怕是就付出了數千人的死傷。

趁著敵陣慌亂的機會,又一個整編衛登上了城頭,趁勢抖擻威風打出一波推進,雖然最終仍被趕下了城頭,卻戰果顯著。

自損兩千,殲敵最少五千余。

“還是沒有探查到。”

耐心真好啊。

馬大軍不慌,好整以暇的等到了第三天。

這是一場足以在戰爭史上大書特書的指揮戰役,在第三天一早,明軍繼續推出弩車陣,城頭上的綠教兵頓做鳥獸散,等著明軍攻上城頭後在出面白刃相接。

而後,一個個方陣挺著盾牌開始登城,一切的進展恍若第一天那般,所有待命的綠教士兵便蜂擁而上,結果卻發現,登城的明軍士兵,帶了一排有些奇形怪狀的‘大炮’。

嗯,就是那款巨型火繩槍。

盾墻遮住了敵軍的視線,加上弩機的壓制,他們並沒有發現這次攻城的明軍夾帶了私貨。

等他們蜂擁而上的時候,在狹隘的城頭上吃了一頓狂風驟雨般的金屬風暴。

一地的碎屍殘骸,讓綠教兵有些吃不住勁了。

這一日的戰果更加顯著,大明幾乎以不足一千人的損失,換了五倍以上的戰果。

“探查到敵騎了沒有?”

馬大軍就不信了,帖木兒汗國的統帥能這般沉住氣,硬扛著這些損失的加劇。

“還沒有。”

斥候營的千戶額頭冒汗:“方圓三十裏,能查的地方全查過了,沒有任何發現。”

“好,本帥就看看這群老鼠能藏多深。”

馬大軍看向伊斯綠堡的城頭:“等老子把城攻下來之後,他們就算露頭也沒意義了。”

第四日、第五日、第六日,大明開始變著花樣的更換進攻手段,甚至連許久不用的投石機都造了一批出來,將一罐罐火油打上城頭,玩了一次烈火焚城,雖然沒怎麽燒起來,但在心裏上,還是讓伊斯綠堡的守軍大為頭疼。

明軍的軍事打擊手段太豐富了。

戰爭的天平,開始向著大明傾斜。

但只有一點,馬大軍做的很好,那就是無論打擊手段有多麽層出不窮,他都堅持每天派一萬人登城進行白刃戰,想要攻陷這座城市。

因為無論是弩機還是投石機,都只是一種壓制手段,取不到多麽大的戰果,無法就是幾十幾百人的殺傷而已。

而大炮,從未曾響過一次。

“我就不信,他們能抗到什麽時候。”

伊斯綠堡攻城的第十天,斥候千戶興奮沖沖的跑過來。

“馬帥,敵騎,來了!”

馬大軍驚回首看向西側,不用千戶官的報告,在他的耳際,已經隱約的聽到了一陣微乎其微,但壓迫感十足的馬蹄踏地聲。

那支橫掃歐亞無敵的具甲騎,終於按捺不住,要向明軍大營,發起一場絕地沖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