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落日余暉(十二)(第2/4頁)

“咱們先不管這份遊記的記載真假如何,不過打仗,寧願重視敵人也好過輕視敵人,咱們就當這是真的,就把這支騎兵的戰鬥力再放大些,那麽如何應對就成了關鍵。”

馬大軍拿起指揮鞭,點在伊斯綠堡這座城的周邊。

“這裏的地理環境對騎兵的作戰是很有幫助的,這裏地勢空曠處大平原,一旦騎兵跑開,尤其是一支戰鬥力很可能遠勝鐵浮屠的重騎兵,威力無法言表,那麽,你們說,如果你們是敵人的將帥,會願意將如此強大的一支騎兵扔在城內當步兵守城用嗎?”

“當然不會。”

現在,這群人沒有其他的質疑了,把人當步兵用,就算再厲害十倍又如何,還不是大炮下的紙靶子。

這麽使用,可就真的是愚蠢至極了。

“不在城內,那在哪裏?”

馬大軍有些憂心:“我軍來到這已經三天了,斥候都沒有偵查到,說明藏的很深,之所以藏起來,就是不願意把這支精銳直接放到我軍的炮火覆蓋區內當炮灰白白的送死,他們再等,等我軍大炮啞火。”

大炮會啞火嗎?

理論上來說,一門炮打二十輪之後,必須要停,不然炮管過度導熱就會導致炸膛。

而且,冷卻的時間往往需要幾個時辰之久,這個過程中如果使用冷水加速,會縮短炮管的壽命,並且導致內部管壁變形,從而造成炮彈無法發射的隱患。

炮陣的指揮官是軍人,但副手卻是專業的工部火器局出來的,這都是眼下大明軍隊的常規編制,什麽樣的人才都要有。

“我們現在都知道,軍中大炮不能開超過二十輪,這是紅線,但實際上,很多的炮不是去年和今年,工部用所謂合鋼造的新炮,很多都是前幾年的舊炮,最多十輪就不能再打了,這就是本帥今日下令停炮的原因。”

馬大軍鄭重道:“在沒有偵查到這支騎兵的動向之前,大炮決不能出問題,同時,我軍也要在周圍炮制陷馬坑,防備突襲,一旦被這支騎兵躍過炮火覆蓋區,殺進本陣,諸位,咱們未必能夠全身而退。”

打仗總是有風險的。

一定要先想壞再想好。

吃一塹長一智的馬大軍,已經真正的把這支素味蒙面的未知對手當成了最重要的敵軍力量。

“那咱們就這麽幹耗著?”

一名參謀提出了質疑。

“馬帥,西北戰場的軍情送不到咱們這,軍情無法相通,我們必須要打通興都庫什山,才能跟楚王那邊對接上,而一旦相持日久,等帖木兒汗國在興都庫什山築關,那陛下欽定的,封鎖印度的戰略目標就無法實現了。”

馬大軍負手開始走動起來,軍情重不過君令,一如當年沐春歿於刀甘孟之手那般。

西南的戰況復雜,但沐春還要一股腦的悶頭追殺,還不是因為太祖的君令壓在頭上。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這種話,聽聽就成,別當真,更別隨便瞎玩。

“都說說,各有什麽辦法?”

拿不定主意的馬大軍環顧一圈:“你們都是參謀出身,都看本帥作甚。”

一眾參謀對視,馬上就有人開了口。

“要不,學關雲長水淹樊城?”

一名參謀點在繞城而過的印度河上:“咱們決堤炸口,水淹伊斯綠堡?”

“眼下時節,水位低淺,而且伊斯綠堡的地勢高於城外平原,水攻行不通。”

有人馬上提出反對意見。

“用兵之道,奇正相合,既然奇行不通,那就堂堂正正。末將建議,炸城不能停,炮陣分兩波,交替轟炸,時刻保持對城墻的壓力,無非是多花點時間罷了。”

馬大軍點頭,眼下來看,這應是最穩妥的辦法了。

“先這般,咱們試試看。”

決議很快通過,調整了炮陣的中軍開始貫徹這一命令,一百門炮沖著伊斯綠堡發出了咆哮,一枚枚炮彈落在城頭發出耀眼火光,但伊斯綠堡的堅固程度顯然要超過德裏,這畢竟是一座由數十萬奴隸耗時十余年蓋成的巨城,一百門十五世紀的小口徑火炮,還不足以立刻見到成效。

炮火轟炸,以一種不快不慢的速度在推動著進程。

轟炸的第六天,第一段豁口被炸開,但斥候仍然沒有探查到具甲騎的蹤跡,馬大軍還在等。

轟炸的第八天,豁口擴大到近三十丈,城門區以及外城河被填平,馬大軍繼續按兵不動。

轟炸的第十三天,整個南城墻淪為廢墟,但讓所有人惡心的一幕出現了。

裏面還有一道城墻!

伊斯綠堡竟然跟南京一樣,是雙城墻制!

剛才炸垮的,只是甕城。

而更要命的,就是炮彈的數量,已經不足以支持繼續下去了,打完了,那什麽預備手段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