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落日余暉(十二)(第3/4頁)

“增兵減灶,引蛇出洞。”

與一眾參謀正相反,馬大軍反而開懷大笑起來。

“傳令,兩百門炮齊開,打三輪而停,投入一個衛直接攻城。”

一眾參謀一開始還有些摸不透馬大軍的意思,但隨後便恍然大悟。

大明一直都很謹慎的應對攻城,這個時候表現出一副惱羞成怒的表情,但很快的就啞火,裝出一副失去後繼炮彈的姿態,引誘那支騎兵出來掠陣。

只要騙出來,那這場仗就贏定了。

軍令很好的被傳達下去,三輪震天怒吼的炮響之後,駐足歇了十幾天,看打炮都看膩的明軍將士,向著幾乎被夷為平地的伊斯綠堡發起了沖鋒。

碎裂一地的磚石瓦礫早都鋪成了一條坡道,明軍將士甚至都不需要雲梯、攻城塔之類的物件,一個個千戶陣型架起鐵盾,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扛過箭雨,沖到城頭之上!

慘烈的,短兵相接的白刃戰開始了。

這是大明和帖木兒汗國之間的第二次交手,也是第一次大規模的,真正意義上的攻堅戰,絕不同於周金山此前的遭遇戰。

周金山那次只能稱之為小規模局部戰役,檢驗不出兩國之間真正的軍事力量差距,而這次伊斯綠堡的攻堅戰,那才是雙方真正的主力相持,是一場人數相加近二十萬的大規模軍團戰。

“殺!”

先登的百戶勢如猛虎,橫刀劈過,刀光匹練之下,是一條握刀的斷臂飛起,而與他相對的敵軍只是低嚎一聲,整個人飛撲到百戶身上,張嘴咬在了百戶的脖頸之處。

“混蛋,混蛋。”

百戶被壓在身下,疼的連連怒吼,卻怎麽都掙脫不了,右手的刀施展不開,幾次也只是輕描淡寫的在敵軍的後背上留下幾道傷口而已,時間推移,百戶的意識有些渙散,他感覺自己的脖子都快被咬下了一半,用僅存的意志,這名百戶將手臂高高揚起,而後刀尖沖下,向下一落!

這把刀,將兩個人貫穿在了一起。

這般慘烈的以命搏命,出現在城頭上的各處,無論是明軍還是綠教軍,幾乎都是悍不畏死的虎狼之兵,斷了手,就用頭、用嘴、用身體一切可以攻擊的部位,招招奪命,再不濟,也是兩人環抱撕扯著,從城頭上翻下。

無數的鮮血,順著那座碎石廢墟的小坡留下,很快就從小溪匯成了湖泊。

“太可怕了。”

一名參謀看得震駭:“這天下,除我大明以外,還有如此強軍?”

“五胡亂華、崖山跳海,我們不能一直高高在上的自負,要吸取先輩們用血留下的教訓,切莫再小看這些蠻夷。”

馬大軍沉聲道:“以前沒交過手,做假想敵,總覺得都是一群蠻夷能有什麽戰鬥力,我們骨子裏刻著對他們的蔑視,這種蔑視,在戰場上是會奪走將士們的生命,周金山的死,還不足以讓你們警醒嗎?”

自打朱允炆登基以來,這麽多年,大明走的太順了。

順到,整個軍方從朱棣開始往下,沒人還覺得天下有可堪敵手的對手。

而一旦離開大炮的輔助,第一期火繩槍的威力還不足以影響戰場的局勢,大明健兒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手裏的刀。

“提前吃點虧,長長記性,總是好事一件。”

靜靜的看著戰局發展,馬大軍說道:“如果不是當年西征太順,那兩萬蒙古騎兵也不會淪落到一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前車之鑒,後車之師啊。

時間在流逝,第一波的攻城在持續了一個多時辰後宣告結束,生存的明軍健兒撤了下來,第一次的攻城以均勢為結果告終。

誰也沒占到什麽優勢,死傷比例大概持平,馬大軍這邊看到的,是沖上去的一萬人,變成了退下來不足六千。

四千條鮮活的生命,留在了伊斯綠堡的城頭。

“這還是我西南軍的精銳中軍。”

馬大軍有些心痛的閉上眼。

“如果換德裏的省府軍,亦或者陳春生帶領的聯軍,恐怕這一波,一萬人一個都活不下來。

帖木兒那個跛子,能夠在短短十余年內,滅掉那麽多的國家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帶出來的軍隊,不得了哇。”

後世對於帖木兒東征有過爭論,那就是帖木兒的二十萬軍隊能不能打贏當時的大明。

因為畢竟沒有交過手,只能作為假想敵,站在本國支持本國的角度,沒人看好帖木兒,不過我們可以先確定一點,那就是帖木兒東征並不是攻打大明的。

帖木兒的出兵是應本雅失裏之請,討伐瓦剌和韃靼的。

這也是帖木兒的夙願,帖木兒一直自詡其是黃金家族的後裔,即使已經作為中亞、西亞的絕對霸主,是真主綠教的最高領袖,但帖木兒還是接受了本雅失裏這個流亡者煞有其事的承認身份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