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亂局(第3/12頁)

對面那人厭惡地將楊霖的手從自己的身上扯落,罵道:“哭吧,你就是哭死了,這個地方也不會有人來救你!要讓你明白點道理,怎麽這麽費勁!我且告訴你,那樣東西半個月前我已派人送往京城,你如果真的想要回來,只有立刻動身去洛陽,然後按我說的去做。要想救你和你的老娘,這就是你唯一的機會!”

楊霖繼續趴在地上哭泣著,那人從袖中取出張字條,扔到楊霖的面前,冷冷地道:“就是這個地址,你到了洛陽去找他便是。他會告訴你接下去該怎麽做。總之,不要心存僥幸,這是你唯一的生路!”說完,他起身拂袖而去。

楊霖在地上又趴了一會兒,等到那人的腳步聲消失,他突然跳起身來,將面前的紙條撿起來揣入懷中,急急忙忙地四下望了望,伸手抹去眼淚,便飛快地跑出了大雄寶殿。戶外風雪交加,荒草早已被層層疊疊的積雪覆蓋,楊霖彎下腰,竭力辨別著雪上的足跡。很快,他找準了方向,沿著一條新鮮的足跡跟蹤而下。

集賢殿中的百官守歲大宴就要開始了。整個大殿早已張燈結彩,花團錦簇,布置得華彩奪目富麗絢爛。為了創造節慶溫馨的氣氛,太子特意頒旨,讓百官不必像平時上朝那樣,在明福門前列隊站班,凍得簌簌發抖地等待宣召,而是直接到集賢門外會合,再依序進殿入席。像狄仁傑這樣倍受尊重的老臣,或者王公侯爵,則更是被讓到離集賢殿不遠的集賢書院,熏香品茗,議書閑談,既能享風雅之趣又可敘同僚之情,也算是他們一年到頭難得的輕松一刻。

狄仁傑沒有去集賢書院和大家共同候宴,而是獨自一人帶著沈槐,坐在冷冷清清的中書省裏。他作為宰相,歷來將在守歲宴中與人周旋應酬當作公務處理,從來沒有喜歡過,但也從來沒有逃避過。可是今年,他卻突然有了一個理由,可以避開所有或諂媚或狡詐或陰險或倨傲的面孔,以筵席組織者的身份,躲在這個突然顯得特別僻靜的地方,說是在處理宴會的各項事務,其實也是在獨享一份意外的寧靜吧。

當然,因兼著整個新年慶典的主持,即使躲在這裏,狄仁傑也並不能感到輕松。和明天元正日的新年朝賀不同,宮中守歲的過程沒有正式的禮儀程序,說穿了就是君臣聚在一處吃吃喝喝,賞樂觀舞,但畢竟是皇宮裏的節慶,一招一式仍來不得半點馬虎。光參加宴會的官員和王侯的名單都是皇帝欽定的,整個宴會的座次擺放也因此而來,容不得一點兒差錯。

集賢殿內空間有限,各位大人之間又必須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以讓他們摩肩接踵有失體面,滿打滿算也就擺放了九九八十一張席位。剩下那些輪不到進殿的官員、學士、高僧等就只能在集賢殿外的廣場上列席。如此寒冷的冬夜,要在室外待一整個晚上,可不是件輕松的事情。當然,和能夠與皇帝共迎新年的無上榮耀相比,挨點兒凍實在算不得什麽,決不會有人因為這個放棄進宮守歲的機會,所以每年都有年老體弱不自量力的家夥,經過這個守歲之夜便受寒病倒。

為了安排這些殿內殿外的座席,禮部可謂是動足了腦筋,既要考慮到尊卑高低,也要照顧到親疏遠近。所以一旦有人因為任何原因缺席,座次的編排就要相應做出調整。顯然,除了皇帝本人之外,也就是經她授予全權的人可以決定座次的變化,其他人即便是借他們一百個膽子,也絕對不敢造次的。此刻狄仁傑坐在中書省裏,倒是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忙,所需操心的也就是最終赴宴的人是否有變化,如果有,那麽座次應該如何相應地變化。

酉時剛過,尉遲劍從集賢門匆匆趕來,手裏拿著最終到席的名單。沈槐迎上前,從尉遲劍手中接過名單,轉身呈給狄仁傑。

狄仁傑慢慢品完嘴裏的一口茶,方才將名單展開,細細地看了一遍,臉上露出微笑。沈槐和尉遲劍不由相互看了看,再看狄仁傑,他又將名單看了一遍,方才放下,嘆了口氣道:“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啊。”

沈槐跨前一步道:“大人,您……”

狄仁傑搖搖頭,提起筆來,在名單上圈圈畫畫,片刻便將那份名單重新折好,遞還給尉遲劍,微笑道:“尉遲大人,辛苦你了。”

尉遲劍雙手接過名單,作了個揖便快步離開了。

狄仁傑又端起茶杯,飲了一口,方才對滿臉狐疑的沈槐道:“沈槐啊,你想不想知道,今年有多少官員缺席今日的筵席?”

沈槐沒有回答,只是沉靜地看著狄仁傑。

狄仁傑冷笑一聲,道:“你說說,不過一份二百人的名單,缺席的竟有三十七人之多,難道不是怪事嗎?看來不少人對這新年守歲宴,並非趨之若鶩,反倒是避之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