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頭號公敵”銀行大劫案(第3/3頁)

數日後,FBI派遣一支由休·克雷格和梅爾文·帕維斯所帶領的隊伍,趁著即將退去的夜色悄悄靠近了小波西米亞旅社,這時旅社門前的狗大聲叫了起來,但因為這兩只狗平日裏也經常叫,所以並沒有引起約翰等人的注意,他們甚至都沒有派人前去查看。直到FBI錯誤地擊倒了一名早起的本地居民和兩名司機以後,犯罪團夥才意識到聯邦調查局已經悄悄潛入,他們馬上對FBI發動攻擊,短暫的交火之後,“娃娃臉”尼爾森將探員卡特·鮑姆射殺,犯罪團夥全部成功逃離。

1934年4月,約翰仿佛人間蒸發一樣消失了,FBI沒有任何線索可以追查到他。實際上約翰對自己做了整容手術,他修直了鼻梁,剪細了眉毛,將棕色的頭發染成黑色,並蓄起了胡須,他還使用酸性物質腐蝕了自己的指尖,以此來消除指紋。約翰對自己的易容術很有自信,同年夏天,他就在全國通緝的情況下公然在芝加哥北區定居,不僅找到了一份工作,還包養了一名叫波利·漢米爾的女招待。雖然波利並不清楚約翰的真實身份,但是她的房東安娜·薩奇卻察覺了約翰的真實身份。安娜在美國經營一家妓院,她正面臨著被美國驅逐出境的難題,為了能夠獲得在美國的永久居住權,安娜決定向警方舉報約翰。

1934年7月21日,安娜聯系了警方,她告訴FBI,約翰正和一名妓女住在一起,他們還會在第二天去看一部名叫《曼哈頓鬧劇》的電影。安娜還同意在看電影的當天穿上醒目的紅裙子,以便於警方能夠在人群中認出她。FBI迅速展開行動,聯邦調查局局長約翰·埃德加·胡佛專門授權組成了抓捕約翰的特別任務小組,指揮部就設在芝加哥,並派出16名精銳的聯邦探員在林肯北大道的拜爾格拉芙影院周圍設伏。

根據FBI內部档案記載,這一天出奇的燥熱,當天氣溫超過37.8℃,晚上8時30分,探員們發現約翰和波利以及安娜一同走進電影院,約翰穿著白色上衣,打著黑色領帶,下面穿著灰色的法蘭絨褲子,頭戴白色草帽。兩小時之後,他們3人從前門走出,但是當警方準備實施抓捕的時候,約翰突然驚覺,他迅速地拔出一把口徑為38毫米的手槍並跑向一條小巷,當時一共有3名探員開槍,共打出5發子彈,約翰身中3槍,兩槍擊中胸部,一槍從脖頸後射入,從右眼睛射出。當日22時50分,FBI正式宣布約翰·赫伯特·迪林傑死亡。聯邦調查局稱約翰死前沒有遺言,並將其屍體在伊利諾伊州的庫克郡對公眾開放,後葬於皇冠山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