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蔣介石暗殺陶成章(第6/11頁)

胡客和姻嬋先趕到長沙府的醉鄉榭,將藏在竹字號房房梁上的竹筒取了。

竹筒內塞著一團白布,裏面寫著一列數字:

二四四四一二二三七三七八一七八一六四。

這顯然是一條代碼,胡客當初發現鱗刺的秘密時,便已經看過這條代碼,但沒有對應的腳文,根本無法進行破解。

取走竹筒後,兩人前往永州府江華縣的沙渠鄉。

胡啟立說胡客是此地一戶李姓人家的子嗣,為了驗證這番話的真假,打消心裏面的最後一絲疑慮,胡客尋來了江華縣。

果不其然,江華縣境內連沙渠鄉都沒有,更別說什麽丟失子嗣的李姓人家了。胡啟立的這番話,果然是為了騙取胡客的信任而隨口胡謅的,胡客心中的最後一絲疑慮,就此打消。

弄明白一切後,胡客和姻嬋趕往澧州的慈利縣,到白巖峪村找到了杜心五的舊居。杜心五在家書中把事情寫得清楚明白,兩人把家書交給杜心五的族內親戚看過後,順利地住進了這處舊居。

在姻嬋的悉心照料下,胡客的幾處傷口慢慢地痊愈。在傷情好轉的同時,胡客也在耐心地等待杜心五的消息。

對於胡啟立,胡客已經沒有絲毫感情了,只剩下滿腔的仇恨。

當然,他不會被這仇恨的熊熊火焰燒昏頭腦。

如果革命黨人真的找到了胡啟立的蹤跡,胡客不會再貿然行事,與這只老狐狸正面為敵。屆時,他會重拾刺客道兵門青者的身份,化身為暗處潛行的刺客,做他該做的,用他最擅長的手段,解決胡啟立,了結一切恩恩怨怨。

暗殺陶成章

杜心五、胡漢民和吳玉章等人離去,汪精衛、黃復生和羅世勛等三人也就此開始了長達近兩年的鐵窗生涯,直到武昌起義爆發,清廷在重壓之下宣布開放黨禁,釋放在押的政治犯,三人才得以恢復自由身。

兩年的時間,國內形勢已經大變。汪精衛等人謀刺攝政王的壯舉,以及接下來同盟會志士設法營救汪精衛等人的行動,徹底扭轉了不利的輿論形勢,加上繼之而來的廣州起義,革命聲勢逐漸高漲。武昌起義爆發後,革命風潮迅速席卷全國,南方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廷獨立,清廷的統治風雨飄搖,已是日沉西山難以挽回。

為了挽回頹勢,清廷重新起用袁世凱,在河南安陽韜光養晦了整整三年的袁世凱,終於等來了屬於自己的天賜良機,他率領北洋軍南下,很快從革命軍的手中奪回了漢口。袁世凱深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自然不會一心一意地對付起義軍,而是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奪取更大的權力。他一方面命令北洋軍按兵不動,暗中與南方的革命黨議和,另一方面則利用席卷全國的革命風潮,反過來壓迫清廷。

在袁世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同時,南方的革命黨絲毫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迅速在南京成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並選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只不過在選舉過程中,革命黨內部卻鬧出了一些不愉快。選舉之前,光復會的元老級人物章太炎四處宣稱:“若舉總統,以功則黃興,以才則宋教仁,以德則汪精衛。”章太炎曾公開批評孫文侵吞革命經費,掀起過一股“倒孫風潮”,這次選舉臨時大總統,他推舉了黃興、宋教仁和汪精衛,唯獨不提孫文的名字,顯然是在排擠孫文。但孫文依靠他在同盟會內部的威望,以及“洪門大佬”黃三德以致公堂的名義發動各界僑團大力擁戴,另有他的左膀右臂陳其美動員青幫勢力大造聲勢,最終得以成功當選。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在推選浙江都督時,同盟會和光復會的矛盾進一步升級。

浙江是光復會的大本營,所以在推選浙江都督時,光復會副會長陶成章的呼聲很高,章太炎也通電力薦陶成章“代理浙事”。陶成章本人卻力辭不受,當征求他本人的意見時,他表示“賢能者均可,唯陳其美不可”。陶成章知道陳其美一直有入主浙江之心,身為光復會副會長的他,因為陳其美在此前推選滬軍都督時公然排擠光復會一事,早就對其極為不滿,是以公開反對陳其美出任浙江都督一職。

這件事傳到陳其美的耳朵裏,陳其美自然怒不可遏。陶成章聲稱賢能者均可出任浙江都督,唯獨陳其美不可,這明擺著是在諷刺陳其美既無賢也無能,而他在浙江籍人士中的影響力極大,這句話一出,陳其美原本還有入主浙江的可能,現在是一點希望也沒有了。正因為如此,再加上同盟會和光復會素來有矛盾,陳其美對陶成章可謂恨之入骨。

陳其美雖是孫文的左膀右臂,是同盟會的領袖級人物,但他做慣了青幫大佬,行事風格素來狠絕,對於那些明面上擺不平的人,他自有暗地裏將其除掉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