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終極一刺(第2/13頁)

在三班衙役中,皂班衙役負責升堂問案時的站班、行刑等事宜,壯班衙役負責力差、催科、征比等差事,快班衙役則負責緝奸捕盜、破案、解囚等事。

胡客要了全部的快班衙役,共計三十人。胡客也不說要做什麽,直接換上了一套衙役的衣服,便帶著這三十個快班衙役快步下山。

在山路上,胡客叫來了董班頭,詢問雲岫村的情況。

董班頭是這幫快班衙役的班頭,十幾年裏一直在德清縣衙當差,平時沒少跑德清縣內的各鄉各村,對雲岫村的情況算是了如指掌。在他的描述中,雲岫村只不過是個普普通通的村子,和其他村子沒什麽兩樣。雲岫村分為南村和北村,村子裏共有四戶地主,村戶們基本靠租種地主家的土地過活,靠近雲岫峰腳下的幾戶農家,會提供房屋給上雲岫寺禮佛的香客住宿,賺一些額外的收入。

“大人,”董班頭講完了雲岫村的情況,小心翼翼地問胡客,“小的們都想知道,走這一趟究竟所為何事?”

胡客吐出了四個字:“搜捕刺客。”

“刺客?”董班頭奇道,“不知大人說的是什麽刺客?”

“行刺太後的刺客。”

胡客的回答,讓董班頭大吃了一驚。前不久他的確聽說過,有刺客潛入紫禁城行刺慈禧太後,但沒有成功,想不到這種天大的事,竟然會和自己扯上關聯。

“大人,莫非刺客就躲在雲岫村?”董班頭忽然想起胡客剛才詢問雲岫村的情況。

胡客點了一下頭。

董班頭頓時有了一絲緊張感。他長吸一口氣,躍躍欲試地道:“小的們該怎麽搜,還請大人明示。”

“刺客戴這種臉譜。”胡客拿出了一張刺客道的眉臉譜,給董班頭看了。胡客讓董班頭吩咐下去,進入雲岫村之後,所有衙役集中在一起,挨家挨戶地搜,但不可聲張刺客之事,就說是搜查有無窩藏逃犯,一旦找到這種類型的臉譜,也別聲張,悄悄地來向他稟報。胡客料想天層若真在雲岫村,那麽肯定少不了刺客道的臉譜,是以有此一舉。

董班頭將臉譜拿給所有衙役看了,並準確無誤地傳達了胡客的命令。所有衙役都暗暗記住了臉譜的樣子,也因涉及一件大事而倍感興奮,暗想這一次可不能丟臉,定要在這位禦捕門的大人面前好好地表現一番。

走下雲岫峰,進入雲岫村。

三十個衙役依照胡客的吩咐,全都聚在一起,以搜查有無窩藏逃犯為名,挨家挨戶仔仔細細地搜查,並暗中留意有沒有剛才看過的那種臉譜。

胡客穿著衙役的衣服,也混在三十個衙役當中,一戶人家一戶人家地搜查。有這麽多衙役幫著尋找臉譜,胡客便放心地把注意力放在每戶人家的鄉民身上。他不僅在尋找著“左耳垂下有黑痣,右手背上有黑疤”的人,同時也在留意著每一個鄉民的舉止,以判斷其真實身份。

讓胡客失望的是,接連搜查了十幾戶,不僅沒找到具有這兩處特征的人,甚至連一張刺客道的臉譜都沒有搜到。

不過仍然有一些發現。

這十幾戶農家的屋宅都是上了年歲的,少說也有百余年,這一點從地基可以看出。

這種情況在一般的村子是很少見到的。尋常的村子裏,除了大戶人家外,上百年不變地基的屋宅是不多見的,一般的家庭,要麽因為風水的問題,要麽因為子嗣分居的問題,都會另選地基修立新房。但這搜查過的十幾戶農家,最多只是在原有的屋宅基礎上擴修一兩間房,地基卻沒有任何變動過的痕跡。

這一點異常,讓胡客確信刺客卷軸上的信息是準確的,天層曾經的確在雲岫村。但因為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發現,所以胡客不清楚明亡清立後的兩百多年裏,天層到底有沒有轉移去別處。

“四戶地主家在哪兒?”在搜完南村的最後一家農戶後,胡客朝董班頭問道。

“四家地主全都在北村。”董班頭朝溪流的對面指去。

胡客決定跳過普通的農戶,直接把目標鎖定在四戶地主的家。

衙役們來到北村,接連搜查了三戶地主的家宅,都沒有任何發現。不過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三戶地主家的主人及子嗣都不在,向留守的下人打聽,說是一大早就去了外地,一直沒有回來,問去了哪裏,下人們也答不上來。

只剩最後一戶姓田的地主了,也是雲岫村中最大的地主。

衙役們到達田地主的宅院外時,迎接他們的卻是關門閉戶。

董班頭上前拍打宅門,有下人來打開了門。那下人認得董班頭,見門外來了三十個衙役,倒嚇了一跳。聽董班頭說明了來意,那下人不敢做主,跑去叫來了管家。

管家是個黑臉男人,右手裹著紗布,顯然是受了傷。管家細問情況,董班頭說縣衙大牢裏有死囚越獄逃走,現正四處緝拿,沿著行跡追來了雲岫村,因擔心村子裏有人窩藏逃犯,是以要挨家挨戶地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