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旅 程 14(第5/7頁)

美國國家情報局局長約翰・內格羅蓬特授權中情局把美國要采取的措施,以“僅供閱覽”的方式,通報給他們的英國夥伴。

防衛戰略分三個階段:空中偵察、辨識船只身份和核查。任何不能令人滿意的解釋,任何未作解釋的偏離航向,都將實行登輪檢查。任何抵抗都會引來滅頂之災。

為確定海上偵察的範圍,先以拉布安島為圓心畫了一個半徑三百海裏的圓圈。貼著這個圓圈的北部圓弧,畫一條直線從太平洋一直到阿拉斯加南海岸的安克雷奇。從南部圓弧畫第二條直線,從印度尼西亞向東南方延伸,跨過太平洋直抵厄瓜多爾海岸。

劃出的這個海域範圍包含了太平洋的大部分,與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到厄瓜多爾和巴拿馬運河的整條西海岸構成了一個大三角形。

白宮已經決定,現在還沒有必要對外宣布,但現在就要監視這個三角形海域內朝東駛向美國海岸的所有船只。離開這個三角形或駛向亞洲的船,就不去管它了。其他的則必須辨認身份、接受核查。

幸虧多年來有些機構堅持施加壓力,這方面國際上有一個大家認同的程序。著名的輪渡運輸公司都同意報備航行計劃,將其作為一項日常的例行工作,就像航空公司報備飛行計劃一樣。在核查區內有百分之七十的船只是執行報備制度的,而且這些船只的公司可以聯絡他們的船長。根據新規則,如果船只平安無事,船長們將始終用一個與船東約定的專門詞語。如果船長沒能使用這個約定的詞語,則意味著他已經處在脅迫之下。

在白宮會議結束後七十二小時,第一顆KH-11“鎖眼”人造衛星進入了空間軌道,並開始對著印尼周圍的大圓圈拍照。它接收到的指令,以拉布安島為圓心,半徑三百海裏範圍內的所有船只都要拍照,不管它們朝著哪個方向航行。當KH-11人造衛星開始拍照時,朝著正南方向穿越望加錫海峽的裏士滿伯爵夫人號,正位於拉布安以南三百一十海裏處。它沒有被拍到。

以倫敦的觀點來看,白宮一心只想著襲擊肯定是針對太平洋沿岸的,這只是整個畫面的一半。埃澤爾會議的警告同時報告給了美英兩國政府,進行進一步的調查研究。調研的結果引起了廣泛的重視。

唐寧街和白宮通了一次長長的熱線電話,商定了馬耳他以東的兩條最重要狹窄水道的聯合安全保衛協議。根據協議,英國皇家海軍將與埃及合作,監控蘇伊士運河的南口,攔截所有從亞洲過來的船只,除了非常小的舟艇。

在波斯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上的美國海軍軍艦,將在霍爾木茲海峽[27]巡邏。這一帶的威脅只能是第一種可能:巨型船只在海峽中間的深水航道上自沉。這裏主要往來的船只都是超級油輪,空載從南方進入,到伊朗、阿聯酋、巴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油港,裝上原油後滿載駛出。

美國人的好消息是,擁有這些超級油輪的船舶公司數量相當有限,而且都願意提供合作,防止災難發生。讓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從“海馬”直升機降落到三百海裏之外朝著霍爾木茲海峽開來的超級油輪甲板上,快速檢查一下駕駛台,這用不了多少時間,也不會降低船只的航速。

至於二號和三號威脅,每一個有海港的歐洲政府都接到了警告,可能有一艘恐怖分子指揮操縱的“鬼船”。丹麥要保護哥本哈根,瑞典要照顧斯德哥爾摩和哥德堡,德國要注視漢堡和基爾,法國必須保衛布雷斯特和馬賽。從直布羅陀起飛的英國皇家海軍飛機開始巡邏夾在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的狹長水道上空,盯住從大西洋過來的所有船只。

在落基山脈上空飛行這一路上,杜瓦爾少校都把戰鷹設置在巡航速度,飛得很平穩。在他的身下,天氣已經發生了變化。

亞利桑那州無雲的藍天上出現了第一批馬尾狀的雲絮,當他離開內華達州向俄勒岡州飛行時,這些雲絮愈發濃厚了。掠過哥倫比亞河進入華盛頓州時,他身下的雲已經厚重結實,從樹梢一直綿延到兩萬英尺的高空,正從加拿大邊境飄移過來。在三萬英尺高度,他仍處在碧空之中,但降落時必須穿過濃厚的雲霧。在距目的地二百英裏時,他呼叫麥科德空軍基地,要求地面指揮飛機下降和著陸。

麥科德要求他貼著東邊,越過斯波坎,並按指示下降。戰鷹正在向著麥科德左轉,這時候,夾在右舷發動機內一條扳手從兩根液壓管之間滑了出來。戰鷹結束轉彎剛放平機身,扳手就掉進了渦輪風扇的槳片裏。這恐怕要成為美國空軍歷史上最昂貴的一只扳手了。

刀刃般鋒利的、高速旋轉的壓縮機槳葉開始撕裂,第一個結果是右舷F100發動機深處一聲巨大的悶響。被撕裂的槳葉又堵塞了其余的槳葉。兩位機組人員面前同時閃起了紅燈。尼基・瓊斯上尉驚叫:“怎麽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