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悲多歡少的結局(第2/3頁)

這道奏折語氣尖銳,除了彈劾胡瑞瀾等承審官員“羅織無辜,鍛煉成獄”外,更是巧妙地把胡瑞瀾的膽大妄為歸結為欺負“兩宮皇太後垂簾聽政,皇上沖齡踐祚,大政未及親裁”。慈禧太後讀到奏折後,勃然變色,終於下定了決心。

光緒三年(1877)二月十六日,最後的結果終於顯現,刑部向兩宮皇太後和光緒皇帝上奏本案審理結果,擬處:余杭知縣劉錫彤革職,從重發往黑龍江效力贖罪,因清律規定年逾七十的罪犯可以以銀贖罪,當時劉錫彤年過七十,判決還特別規定他不準收贖;生員陳湖(陳竹山)已在監獄病死,免予追究;仵作沈祥杖八十,徒二年;門丁沈彩泉杖一百,流放兩千裏;杭州知府陳魯,寧波知府邊葆城,嘉興知縣羅子森,候補知縣顧德恒、龔世潼、鄭錫滜均革職;按察使蒯賀蓀已病故,不論;訓導章濬(即章綸香)革職;喻氏(葛品連母)杖一百,徒四年,須交銀才能贖罪;王心培杖八十;“錢寶生”已經病死,免予追究;姜位隆、劉殿臣各笞四十。

對於浙江巡撫楊昌浚、學政胡瑞瀾,二人均是從一品官員,刑部不敢擬處,而是“恭候欽定”。奏折遞上去的同一天,諭旨下達,將楊昌浚、胡瑞瀾二人即行革職。

對於本案的兩個主要人物,楊乃武與小白菜雖無通奸,但同食教經,不知避嫌,並在申冤訴狀中誣陷何春芳等人以脫己罪,杖一百,被革舉人身份不予恢復;小白菜因與楊乃武同桌共食、誦經讀詩,不守婦道,致招物議,杖八十。

至此,歷時三年半、轟動全國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結束。

一件沒有殺人犯的葛品連病死案,卻導致自巡撫、學政至司道府縣被革職者十六人,鐫級撤任被議者十余人,號稱百年來巨案。有人為此嘆道:“此案所以成為軒然大波者,良非無故。蓋其中有科名門第之爭,官民之爭,省籍成見之爭,內外官之爭,尤大者為疆吏枉法欺罔朝廷之問題。……各方勾心鬥角之態可掬。”(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可謂一針見血的精辟點評了。

光緒三年(1877)二月底,京師寒風凜冽,備受身心折磨的楊乃武與小白菜終於走出了刑部大牢,重獲自由。楊乃武的家人和親朋好友都早已經等候在門口,當他看到為自己歷經艱辛的姐姐楊菊貞和妻子詹彩鳳時,忍不住淚如雨下。對於那些危難之中幫助他的朋友,他只能用伏地叩拜來表示感謝。

而一邊的小白菜就相當形只影單了,沒有一個親人來迎接她。她本來也不在意他們,此時她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走過去對楊乃武說上幾句話,表達她的愧疚之情。然而,當她看到楊乃武形容枯槁、雙腿已經殘廢時,再也沒有勇氣。她默然轉身離開,淚水無聲地流過了她的臉頰。

楊乃武後來去拜會叩謝在京的浙江籍官員,有見的,更多的卻是不見的。對此,楊乃武也無話可說。這已經不是人情冷暖的簡單問題,那些人幫助他,有出於同情的,也有要趁機搞政治鬥爭的,但無論如何,人家終究是幫了他的。

之後楊乃武回到余杭老家。他家人為了救他,已經變賣了所有家產。靠著胡雪巖的資助,他重新開始了生活,以養蠶種桑為生。在他的悉心培育下,其所育“風采牡丹,楊乃武記”蠶種竟然成為名種,遠近都來購買。對於親身遭受的冤獄,楊乃武並沒有忘記,曾將此案的邸報抄錄下來,還將案情經過補寫了日記。可惜後來這些珍貴的當事人的第一手材料均散失。不過其妻詹彩鳳生有一子一女,兒子名楊卿伯,女兒名楊濬。楊濬後來根據自己記憶中的父親所寫的日記,寫下了《記我父楊乃武與小白菜的冤獄》。本章中不少細節均根據這篇文章而來。民國三年(1914),楊乃武病故,終年七十四歲,葬於余杭西北舟枕鄉安山村附近。

小白菜回到余杭後,公婆和生母都不再接納她,孤苦無依的她只好到余杭南門外石門塘準提庵出家為尼,法名慧定。因庵裏香火不盛,只好以養雞種菜為生。從此,小白菜就在晨鐘暮鼓、青燈蒲團中了卻殘生。

終究還是悲多歡少的結局吧。她有時候還是會情不自禁地想到楊乃武,回首前塵往事,不由得恍然如夢,其實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得到過哪怕一點點他的心。“花徑塵香鳥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綠”。這,大概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民國十九年(1930),小白菜圓寂,終年七十五歲,葬於余杭東門外的文昌閣。據說臨死前她托人寫了一張字紙,大意是說:“楊二爺蒙天大不白之冤,人身受盡殘酷摧殘,遭終生之殘,此時此事,終生難忘。均我所故,均我所害。二爺之恩,今生今世無法報答,只有來生再報。我與二爺之間絕無半點私情,純屬清白。後人如有懷疑,可憑此字條作證。”可見她至死也沒有忘記楊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