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被低估的對手(第3/3頁)

到了現代,對敏感的人而言,看見密集的物體、圖形,就會在潛意識中聯想起密密麻麻的昆蟲,因而做出收縮豎毛肌的本能反應——即所謂的密集恐懼症。而正常皮膚上出現的孔洞,無須過於密集,同樣能引起潛意識裏對微小生物鉆入身體的聯想,從而引發惡心、恐懼等情緒,並引起收縮豎毛肌的本能反應——網上流傳的蓮蓬乳、空手指即屬此例。

當然,密集恐懼症的心理原因,還包括判斷力失效的恐懼、被異類包圍的恐懼等諸多因素,此處暫不論述。

言歸正傳,劉向東科研能力極強,性格又較為內斂,不善社交,屬於典型的心理敏感人群。劉智普給他講述空牙齒的例子,會從一定程度上引起他關於軀體安全的本能恐懼,從而衍生出對於門牙的恐懼。他會聯想起門牙內部空空如也的樣子,聯想起門牙突然碎裂時的感受與聲音,並因此產生通過消除門牙來消除恐懼載體的逆向強迫。

其實,這種恐懼和強迫思維本身並不嚴重,嚴重的是,劉向東原本就存在強迫症,而強迫症根源的恐懼,也恰好以門牙為象征。強迫症的思維、行為模式具有慣性,不同種類的恐懼之間也可以相互助長、衍化。以門牙為契合點,劉智普灌輸的恐懼,引爆了劉向東多年來積郁的人際恐懼,從而引起了極端強迫行為的出現。

這就是劉向東當晚無法克制地拔掉門牙的心理原因。

問題果真出在劉智普身上。

但,劉向東和兒子談話是下午四點,出現強迫思維卻是晚上七點,隔了整整三個小時,與上述分析存在明顯矛盾。所以,劉智普的話最多是激活了劉向東的恐懼而未能劇烈引發,就像堆砌好了炸藥卻未能引爆。調查者一直在暗中觀察,自然也發現了這一點。為此,他需要點燃炸藥的導火索——在當晚鄰近七點時對劉向東再次進行暗示。當晚,只有劉智普和劉向東在家,作為導火索的暗示,應該也是調查者通過劉智普進行的。

可問題又來了,據劉智普說,從當晚六點半開始,劉向東就一直待在書房裏,兩人毫無交流。若真如此,劉向東究竟是如何接受的暗示呢?

分析至此,我問劉向東:“當晚進入書房後,你馬上就感到不舒服了麽?”

“沒有。”他肯定地說,“一直都好好的,那種感覺出現得很突然,可能就是剛過七點的時候吧。”

我繼續問:“智普當時跟你說話了麽?”

“沒有。”他依然肯定地說,“他平常在家就不喜歡跟我說話,我進了書房,他自然就更不會跟我說話了。”

我又問:“你記不記得自己七點左右的事?你當時看到了什麽,聽到了什麽,或者做了什麽?”

他思慮良久,無奈地搖了搖頭。

“明白了。”我坐直身子,看向窗外,“智普晚上不回家吧?”

“應該是不回的。”劉向東說,“他跟那個姑娘出去住了。”

我站起身,伸出手:“把家裏鑰匙給我,最重要的線索可能就在你的書房裏。”

劉向東取出鑰匙,滿臉期盼與驚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