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被低估的對手(第2/3頁)

“哦,是。”他閉眼回憶說,“我們在操場上走了幾分鐘,我和他都忙,也挺長時間沒深入交流過了。”

我把燈光調暗:“之前你先去辦公室檢查了他的工作,對吧?”

“是。”他的呼吸越發平緩、均勻,“他很努力,我很欣慰。”

“嗯。”我開始引導,“你是怎麽進入他的辦公室的?先邁的左腳還是右腳?”

他不假思索地說:“右腳,當時我還摸了一下門牙。”

“很好。”我逐步降低了音量,“繼續,你邁出右腳,摸了一下門牙,走進他的辦公室。他跟你說了什麽?”

劉向東輕輕哼了一聲,說道:“他說,‘你那麽忙,還來看我幹嘛’,我不說話,檢查了他辦公桌上的文件,發現一份工作計劃表。計劃很有條理,而且還記有每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反饋信息。我當時很高興,想拉拉他的手,但是他有點不好意思——這孩子從小就內向。我拍拍他的肩膀,讓他陪我出去走走。我們去了操場,一開始都很沉默,走了半圈後,他突然跟我說,‘你能不能別老摸自己的牙啊,我朋友和同事們都知道你這毛病’。我這才發現,自己不知不覺地又摸了門牙。當時,我想起你跟我說的話,心裏很輕松,就把手放了下來。智普又說,‘我不是光覺得丟人,也很擔心你。我聽一個朋友說,手指和口腔的菌群環境差別太大,經常把手伸到嘴裏,很容易讓手指和牙床同時發炎。你知道麽,有個人就是不注意,結果染上了一種特別奇怪的牙病,牙齒從裏面往外慢慢被腐蝕空了。但因為外殼還堅硬,他自己一直都不知道。直到有一次,他正吃飯呢,輕輕一咬,四顆門牙就齊刷刷地碎了,弄了一嘴碎片’——”講述至此,劉向東原本已經快要睡著,突然驚慌地睜開眼,把手伸到嘴邊,又突然停住,驚訝地望著我,“這——是因為智普給我講了這個麽?可我當時聽了也沒覺得不舒服啊,隔了好幾個小時,到了晚上快七點,我心裏才開始慌的。”

我點點頭,大致明白了事情的緣由。

對人類而言,除了來自大型生物的威脅,自然界中也存在許多看不見的、或者不易察覺的危險:空氣中飄蕩著無盡的有害微生物和病毒,地表附近生活著個頭雖小、數量卻通常龐大到驚人的昆蟲……這些東西一旦侵入軀體內部,就會對個體生命造成嚴重威脅。所幸的是,人類擁有近乎完美的皮膚結構,能夠有效抵禦這些細小的危險。

皮膚是如此重要,所以不能輕易出現缺口,那些為了生存不得不存在的缺口,也都有自己獨特的保護、過濾機制,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皮膚的作用:鼻腔中有密集的鼻毛和一刺激就出現的鼻涕;耳道裏有耳膜、耳屎和曲折的路,眼睛有眉毛當傘,又有睫毛當掃帚,眼皮當大門;不說話、不吃東西時,嘴也總會下意識地閉著;尿道、腸道、生殖道,也都通過充血、肌肉收縮、長出毛發等方式進行自我保護。細想一下,就不難產生這樣的感受:人類的身體一直在極力阻止病毒、有害微生物和昆蟲進入體內。

這些異物進入體內的最常見方式有二:一是通過口腔進入消化道——所謂病從口入,二,就是從直接鉆入皮膚。所以,人類面對這些異物威脅時的反應,也和這兩種途徑密切相關。

試想,一個原始人因為吃了不幹凈的食物,導致肚子裏出現有害細菌或者寄生蟲,消化系統出於自我保護,將這些細菌或蟲子通過嘔吐的方式排出體外。原始人隱約明白了自己不舒服的原因,也明白了嘔吐是一種祛除體內異物的有效手段。懂得嘔吐、甚至善於嘔吐的人類在微小生物的威脅中生存下來,嘔吐也逐漸成為後人面對這些威脅時的本能反應。所以,人們看見密密麻麻的蟲子——尤其是看見蟲子鉆行於大型生物的肉體之中——就會本能地惡心嘔吐,看到或者嗅到排泄物時也會本能地惡心嘔吐——因為排泄物中藏匿著大量的寄生蟲卵和有害細菌。

再試想,一個原始人不小心遇到了一個蟲巢,細小的蟲子們蜂擁而出,爬滿了他的手臂。這時,為了防止蟲子鉆入皮膚,手臂上的每一根豎毛肌都開始拼命收縮,通過關閉毛孔的方式,徹底阻斷蟲子鉆入體內的途徑。豎毛肌收縮現象,也就是平時所說的‘起雞皮疙瘩’。面對細小昆蟲時,善於使用豎毛肌的人類生存下來,起雞皮疙瘩,也逐漸演化成為人類面對密集昆蟲時的另一種本能反應。所以,人們看見密密麻麻的蟲子時,尤其是特別細小、感覺能鉆入皮膚的蟲子時,就會本能地起雞皮疙瘩、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