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正向強迫與逆向強迫

我慌亂地放下筆,用食指堵住雙耳,拇指用力地按摩耳根,但接下來的十幾秒內,那種怪異的嘶鳴聲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愈加響亮清晰。我低頭閉眼,急促地深呼吸,幾秒後意外地平靜下來,感覺那嘶鳴聲就來自前方不遠處——葉秋薇所在的位置。

我擡頭看她,嘶鳴聲瞬間消失。她依舊平靜地站在窗邊,左手捏著細邊的黑框眼鏡緩緩晃動,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的臉。

我抹了抹額頭上的汗,拿起筆問:“可以繼續麽?”

她遲疑片刻,微微點頭,緩步坐回藤椅上,簡單整理了一下衣裙,問道:“剛剛說到哪兒了?”

“劉向東的強迫行為。”我不假思索地說,“強迫行為象征著強迫思維,任何強迫思維的根源都是恐懼,只要能找到這種恐懼——”說到這裏,我突然一陣頭疼,大腦短暫地陷入空白,隨後用不確定的的語氣問,“是、是這樣麽?”

“是。”葉秋薇說,“如你所言,強迫行為源於強迫思維,強迫思維的根源則是恐懼。所以,只要找到這種恐懼,就能通過暗示將其無限放大,從而使人產生極端的強迫思維,進而導致極端的強迫行為。而極端的強迫行為,往往就是致命的。”

我沉思片刻:“請說說具體過程。”

“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須清楚其原理及規律。”葉秋薇看著我,“張老師,我先問你,什麽是強迫症?”

我張了張嘴,卻不知如何表述。

她頓了頓說:“強迫行為和強迫思維——即所謂強迫症,根源都是恐懼。所以,任何強迫症,無論其表現如何怪異、復雜,歸根結底,都是心理為消除恐懼而進行的抗爭,是心理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默默點頭,詳細記錄下來。

“按照對待恐懼的不同態度,強迫症可以分為兩類。”她接著說道,“第一類,是通過自我安慰消除恐懼,稱為正向強迫,或者叫積極強迫,這種強迫症,絕大多數由儀式化行為發展而來。舉個最常見的例子:一對特別愛幹凈的父母,向孩子過分強調‘細菌無處不在’、‘細菌會致人生病、死亡’等觀念,並對孩子的衛生習慣進行嚴格甚至苛刻的要求,那麽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就很可能產生對於細菌、肮臟等事物的深刻恐懼。一開始,孩子會通過避免接觸臟東西、勤洗手等行為消除恐懼,並逐漸產生相應的儀式化行為——即通過這些行為獲取輕松、自信等積極情緒。一旦儀式化行為遭到破壞,相關恐懼就會爆發並蔓延,從而導致強迫症的出現。比如孩子某天不小心弄臟了手卻無處清洗,就會認為細菌已經進入了他的身體。之後,無論如何清洗,他都會產生無法徹底清除細菌的潛意識心理,並因此產生不受理性控制的焦慮。為了消除恐懼、獲得安慰,他會更加頻繁地洗手,每次洗手帶來的安慰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時間一過,潛意識導致的焦慮就會席卷而來,強迫他再次洗手。成年後,潛意識中的恐懼已經根深蒂固,成為本能的一部分。心理具有慣性和惰性,對抗本能已經足夠痛苦,更不必說改變了。所以,盡管孩子成年後已經懂得了足夠的健康知識,明白頻繁洗手毫無意義,但潛意識中的恐懼不會輕易因意識而改變。正向強迫就是如此形成的。”

我簡單地記了幾筆:“正向強迫不難理解,逆向強迫怎麽說?”

葉秋薇盯著我,沉默了將近十秒才開口道:“強迫症的第二種情況,是試圖通過消除恐懼載體本身,達到徹底消除恐懼的目的,稱為逆向強迫,或者說消極強迫。這種強迫症十分極端,絕大多數只停留在強迫思維的階段。依然舉例說明——嗯——張老師。”她突然問道,“你有沒有產生過不切實際的、齷齪或是邪惡的想法呢?比如和男人發生性關系,或者殺掉自己的孩子之類的?”

我驚恐地看著她,她的話觸到了我的內心——我確實產生過和男人發生性關系的幻想,但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我對同性都完全沒有性欲望,甚至一想到就惡心。我也的確不止一次地產生過想要殺掉兒子的念頭,兒子一歲多時,喜歡讓我把他舉到半空,每次舉起他,我都會產生松開手、把他摔到地上的想法。兒子四歲時,喜歡爬到窗邊玩,每當如此,我都會產生把他從窗口扔出去的沖動。但我明白,我是愛兒子的,雖然有類似想法,但絕對不會付諸行動。

細想之下,類似的可怕想法還有很多,我一直認為那是我內心深處的惡在作祟,葉秋薇為什麽會猜到我有這樣的想法?她如此發問,又有什麽目的呢?

我沉思許久,漫不經心地摸摸脖子,最後捏了捏鼻尖,搖搖頭說:“沒有,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