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2頁)

不過有趣的是,即使是這樣窮酸的家庭,甚至是更加簡陋低矮的棚屋裏的居民,只要他們守著這麽一間所謂的獨棟,在被問到是否希望在這裏度過一輩子時,全都會選擇肯定的回答。我之所以知道這一點,是因為調查問卷中就有這麽一個問題。

與之相反,公寓組,包括居住在設有電梯的高級公寓裏的居民,都會選擇“這裏只是我攢夠首付之前暫定的住所”這一回答。

工作進行到第三天,我已經習慣了不少,甚至開始像都廳的居住環境問題辦公室的負責人一樣,對東京市民的居住偏見產生了憂慮。

問卷中的問題大抵如下:

你為何會選擇現在的住所呢?

這個選擇體現了你自身的意志嗎?

你會在現在的住所中度過一生嗎?

退休後有計劃離開東京嗎?

若政府在你居所附近籌劃建設垃圾處理廠,你會表示反對嗎?

面對被調查者的回答,我不禁疑惑不已。針對第一個問題,公寓、出租屋一組大多數情況下都會選擇交通便利和經濟方面的理由等選項,獨棟組則會回答因為上一輩就住在這裏;至於第三個問題,回答是的只有獨棟組而已。

問題是,在被問到退休後是否有計劃離開東京時,獨棟組自然不必說,就連絕大多數的公寓組都會回答不打算離開。大部分回答離開與否都無所謂的人都是非東京出身,而大部分回答不想離開的也都是非東京出身。

這樣得出的結論就是,他們都想在東京這個地方有個獨門獨戶的家。若要滿足所有人的這一需求,東京就會變得像這片老城區一樣,到處擠滿了低矮的獨棟小樓,擁擠得甚至無法建造像樣的庭院和道路,而且裏面的居民一輩子都不會離開那裏,甚至連他們的後代,也都會選擇在那個低矮狹窄的地方死去。

這究竟是什麽樣的集體幻想啊。這種問題在現實中根本不具備可解決性。東京人口這麽多,不把住宅向縱向發展,是絕對無法容下所有人的。可是,他們卻始終堅信,只要自己拼死拼活地努力,總有一天,只有自己,能在東京這個地方建起一個獨門獨戶的小家。

這是平靜卻強烈的競爭意識。他們都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這些人對獨門獨戶的執念竟能強烈至此。不過,日本之所以能夠完成高度經濟增長,恐怕也多虧了他們的這種臆想吧。

但話又說回來,若公寓組遲遲不放棄“這裏只是暫時住所”這一想法,那東京公寓的墻壁恐怕會一直都薄得令人發指吧。這又會促使住進那些鴿子籠的新住戶們萌發“這裏只是暫時住所”的想法。而窩在低矮的鐵皮屋檐下的獨棟住戶們,也會繼續看著自家附近的高層公寓,油然生出一股優越感來吧。遭到獨棟組的輕蔑,公寓組又會更加努力,爭取早一刻建起自己獨門獨戶的家,離開那“暫時的住所”——這無疑是惡性循環。

不過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即使是回答“這裏是暫時住所”的受訪者,一旦遇到“是否能接受附近建設垃圾處理廠”這個問題時,也會堅決反對。一名住在公司宿舍裏的男性在聽到我這個問題後,甚至馬上變臉,沖上前來逼問我是否真的存在這麽一個計劃。當然,我無法回答他的問題。

誤打誤撞找到的這個兼職,卻意外地讓我思考了很多。平日裏看起來氣氛和睦,街坊鄰裏和樂融融的東京,只需拉開玄關的那扇玻璃門,就能發現各種各樣的利己主義。強烈的競爭意識、自戀情緒、自衛本能、排他心理、對獨門獨戶的執著,各種危險的感情都在表面的平靜之下維持著微妙的平衡,而這,似乎才是真實的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