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結城宗市的筆記(第2/5頁)

入院後經過:從次日開始鼻飼營養。31日,與入院當天同樣,無意識運動仍繼續。但9月1日,運動平息,肌肉張力反而減弱,觸摸四肢,也無反應。體溫39.1℃,脈搏數122,呼吸數33,一般狀態惡化。2日淩晨2時前後,再次開始不隨意運動,不久呈狂躁狀態,發出叫聲,反復出現震顫狀運動。經注射苯巴比妥,午前10時無意識運動平息,進入睡眠。午後4時,脈搏數120,血壓90/62mmHg,對光反射遲鈍,四肢的肌肉張力減弱。晚10時,呼吸數56,脈搏數 120,血壓 76/60mmHg。 3日淩晨3時35分死亡。

在臨床方面唯有袖手旁觀而已,這種醫療,簡直像是站著看屠宰動物一樣。我問:“在治療方法上真的一籌莫展嗎?”谷副院長作出如下回答:“我們只是按南九州大學的指示在臨床方面作些醫治而已。病因不明,而且病人呈狂躁狀態,發出叫喊,瑟瑟發抖,連護士也無法插手,只好遠遠地觀看。病因不明,治療怪病的方法只有這麽摸索。”

“稍微見好的患者沒有嗎?”

“有個米浦的,是22歲的小夥子,入院三個月好了。不過,這是輕症及時入院的情況。因營養注射或飲食療法而大有好轉的例子也有,但痊愈是困難的。這種患者成了半殘廢,呆在自己家裏。”

病房是集體治療室,每室有七名患者。副院長說,特殊病房將加緊竣工。他領我參觀了正在施工的與舊樓相接的特殊病房。

[第二例]川本美津 42歲 女職業:漁民發病年月日:1958年5月8日主訴:手、口唇周圍有麻木感、震顫、言語障礙、步行障礙、呈狂躁狀態。

既往病史:平時健康,未患過較重疾病。

飲食習慣的特異性:幾乎每天都生吃在水潟灣內捕撈的鰶魚、帶魚、黃花魚、牡蠣等,特別喜好魚的內臟、頭,把尾部給丈夫,患者自己吃肚子到頭這部分。

現病史:1958年5月8日,兩手手指開始感覺麻木,逐漸波及到前臂,進而口唇及口周圍也有麻木感。6月,手開始震顫,7月,言語拖長並含混不清,同時步行失調。從8月10日前後不能行走。從19日起,感情易變性強烈,又哭又叫,時呈狂躁狀態。從20日開始不能識別人,進而手腳不隨意運動加劇。同時從20日起大小便失禁,持續約一周。8月30日入院。

入院時檢查:有強迫笑貌、強迫哭啼,精神狀態不安,震顫運動不斷反復,有時發出犬吠般叫聲。入院後經過:入院後精神神經症狀惡化,9月4日意識不清,面部呈假面具狀,震顫運動劇烈,時呈弓反張。自4日起連續三天每天10毫升使用糖皮質激素,7日意識恢復,8日可以坐起,震顫運動有所減弱。9日肌肉強硬也減輕。12日,雖有失調性,但行走已可能,言語呈明顯的斷續性、錯亂性,但還能聽懂意思。17日前後恢復到可以閱讀雜志的程度,但感情易變性強,嫉妒心重,是值得注意的。自10月1日開始,連續每天用20毫升解毒藥,進而自6日至17日連續每天用600毫升卵胞激素治療,可見錐體外路性症狀與入院時相比逐漸改善,開始能自己吸煙,吃飯時也幾乎不再把飯弄灑。

[第三例]上野市太郎 26歲 男職業:木工、司機、漁民發病年月日:1958年7月下旬主訴:上下肢麻木、言語障礙、步行障礙。

既往病史:平時健康,未患過較重疾病。每周飲酒二、三回,每回五百毫升。

飲食習慣的特異性:常吃近海的章魚、帶魚、多鱗鳛、鮮魚等,發病前一個月,發覺生著吃好吃,開始生吃帶魚、鮮魚等。

經過:1958年7月下旬,有一天,喝了大約六百毫升白酒,之後睡了三個半小時,醒來發覺兩上肢、右腳跟麻木。其後,口唇、舌也逐漸出現麻木感。言語緩慢、拖長、結巴,步行失調。穿木屐時一開始知道,但漸漸就失去還穿在腳上的感覺。同時,視野開始縮小,只能看見正面,難以看見側面。

[第四例]兼持伊三 57歲 男職業:漁民發病年月日:1958年8月17日主訴:手指、上唇、舌感覺麻木、言語障礙、聽覺障礙、震顫。

既往病史:33歲時曾患過肋膜炎,否認患性病。

家族病史:5名同胞中有2人死於腦溢血。

飲食習慣的特異性:在水潟沿岸捕撈鰶魚、鯔魚、蝦、螃蟹、牡蠣等,將其中新鮮的賣到市場,剩余的食用。特別是患者在船上每天用鰶魚做生魚片代替早飯,還喜歡吃這些魚類的內臟。每天晚上飲酒。

經過:8月17日早晨發覺上唇麻木。18、19日頭痛,未發燒。自24日開始兩手手指感覺麻木,26日晚洗頭時發覺頭部麻木。但照舊出海捕魚。9月14日晚,比平常多喝了一點酒,次日早晨便發生言語障礙、聽覺障礙、步行障礙,言語幾乎不能讓人理解,步行失調。18日震顫劇烈,竟至不能吃飯,之後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