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 被相互抵消的過失(第2/4頁)

“當大海滿潮的時候,這裏會被漫上來的海水所覆蓋,即使兇手留下了什麽足跡,這會兒已經被海水沖走了。”

兇手可能事先考慮到了現在筱田說的這種情況,所以故意把汽車停在了這個位置上,看來這是個有計劃的殺人事件了。

“那麽,他們是把車開到潮水可以到達的位置上後,欣賞大海的吧?”

因為找不到兇手離開現場足跡而煩惱的所轄警署的年輕刑警田所問道。

“可能是那樣的吧。”

“可以斷定是兇手事先就想到了要消除自己的足跡,故意把車開到潮水可以到達的位置上的嗎?”

“如果兇手的確事先想到了這點,那麽他(她)肯定對這裏比較熟悉……不,不,不可以有先入為主的念頭,現在還沒有定案是他殺呢。”筱田反省似的說道。

警員已經根據死者身上的名片,和死者生前任職的公司取得了聯系,通知對方速來確認死者的身份。

現場調查結束後,死者的屍體被送去做司法解剖了。然而在司法解剖的結果還沒有出來之前,在其他地方已經對事件產生了強烈的反應。

2

日原英策的死在新宿署的搜査本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雖然目前還不能斷定死者是自殺還是他殺,但是搜查本部的所有警員都在心裏認定這是一個他殺事件,莫非是牛尾所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誤殺木原的兇手把目標日原殺害,從而達到了自己最初的目的,遲遲定下來的搜查方針未能來得及追上兇手迅速的殺人行動。

3

接到新宿署搜査本部的消息,浦賀署的警員們也都大吃一驚,因為日原英策有可能是被與新宿署管轄的大都市酒店所發生的殺人案同一兇手殺害。如果事件如新宿署所講的那樣,那麽這個案件就是大都市酒店殺人兇手的連續作案了。但浦賀署的大多數警員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單從名字的發音酷似而誤殺了他人,如今誤殺他人的兇手把原本要殺的目標殺害了,從而達到了自己最初的殺人目的,這種事情可能嗎?把新宿那邊的殺人案件和我們署目前的這個案件,只憑著兩個讀音酷似的名字就聯系到一起,是不是有些不妥當啊?況且,死者的死因還沒有查出結果,現在就斷定和新宿的殺人案件有關聯,太早了點吧?”

這樣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數警員的意見。

從解剖結果來看,死者的死亡時間是3月17日晚上10點到第二天淩晨時分,日原的胃裏殘留有含有機磷物質的農藥伯拉息昂,從車內采取來的嘔吐物上也查出了同樣的有毒物質。

伯拉息昂又稱對硫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廣為使用的劇毒殺蟲劑。

另外,發現死者血液當中的酒精含量為:1毫升血液當中含酒精零點零一八毫克。可以推測死者在死前曾經喝過一些酒水,這些酒水的酒精含量相當於大約兩杯(三百四十毫升左右)啤酒的酒精含量。

死者很有可能是飲用了摻有對硫磷的啤酒。對硫磷是一種無色無臭的物質,摻在酒水裏,很難被飲用的人察覺出來。

但是,在車內沒有發現有啤酒、威士忌等酒水,以及裝酒水的容器、瓶子等物品。於是,日原英策的死因是他殺的可能性被大大提高了。

在屍體解剖之前,日原公司的同事接到通知後趕到了警署,確認了死者確為日原英策無誤。同事對日原的評價是:

“日原君在公司裏一向很優秀,和同事們的關系也很好,上司和客戶對他也都很信任,他對目前的工作也很滿意,找不到他有什麽自殺的理由。他平時也沒有關系特別親密的女朋友,但他性格和藹,也很會照顧別人,所以公司裏喜歡他的女同事比較多,其中也有很漂亮、性感的女人,但他都只是一笑了之。好像也有別人給他介紹過女朋友,但他一直表示尚沒有結婚的意向……總之,他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私生活上,都處於一帆風順的狀態,實在想不出他有什麽自殺的理由。”

死者既沒有因工作而引起的抑郁症,又沒有復雜的人事關系,經濟上也沒任何困難,私生活上更找不到能夠引發自殺的因素。

雖然一度否認了死者與新宿署管轄內的酒店殺人案的關聯性,但隨著日原英策身邊調査工作的進行,他殺的可能性越來越高了。

隨著他殺可能性的增大,殺人動機的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那正是與新宿大都市酒店殺人事件的關聯性。因為死者目前除了新宿署所懷疑的事情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被殺動機了。日原的死因被確定為對硫磷中毒致死,基本上被斷定為被他人投毒致死,但目前還不能完全否定有自殺的可能性。在浦賀署設立了搜查本部,開始從他殺、自殺兩個方面著手調査這次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