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破壞性的競爭(第4/9頁)

接著是在關西地區擁有服務網,並在主要鐵路終點站經營百貨商店的“西急”公司,提出綜合開發北阿爾卑斯山的計劃。他們的計劃是自靠岐阜一側的新穗高溫泉上遊的山萮山間平地起,架設一條直通槍嶽山山頂的索道。如果這計劃得以實現,它就是世界上最長的索道線路。

另外,占據著中部、關東西部絕大多數觀光網點的汽車公司——“中台興業”提出把原有的上高地汽車路線一直延長到槍嶽。這一計劃的規模也不亞於前兩者提出的計劃的規模。

隨著戰後經濟的飛速發展,國民的娛樂事業也趨於大型化,進入大眾遊覽時代。尤其是在5月份——觀光的黃金季節——有2000萬人出外旅行,1000億日元貨幣流通,簡直就是進入了“億元觀光”時代。

在種類有限的娛樂活動中,最豐富多采的是旅行。旅遊業的發展,造成貨幣的迅速周轉。從前,人們僅把旅行看作“遊山逛景”,如今這種不全面的看法已不復存在,人們把旅行度假看成是有意義的活動而積極參與。

人們往往喜歡到國立公園旅行,尤其喜歡到幾乎包羅了日本所有名山的中部山嶽去旅行。

據估計,最近每年大約有1000萬到1200萬人參加登山活動,其中有100多萬人集中在夏季的阿爾卑斯山。然而,登山是一項體力充沛者才能參加的體育活動,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參加的。

一定有許多愛好這項活動,卻因體力不佳而望山興嘆的人。當那些因體力不支或腿腳不便而從未登過山的女孩子和老人,乘坐纜車或者汽車初次登上山頂,站在雄偉的山巔飽覽周圍眾山的千姿百態,因而沉浸在從未體味過的喜悅之中時,這些開發項目的影響就可想而知了。

任何人都知道山地景色是優美的,所以除了幼兒外,誰都有可能去登山。

因此,無論人們怎樣疾呼大自然被破壞了,不管文人、當地人怎麽反對,各種機械設備還是以勢不可擋的力量,一步步地闖入大自然的縱深區域。

槍嶽集中體現了被稱作日本阿爾卑斯山的中部山嶽的特征。它海拔3180米,陡峻的山峰形如長矛的尖端,刺激著人們的攀登欲。

雖然它吸引著遊客,但畢竟是3000多米的險峻高山,是阿爾卑斯山之首,因此並非任何人都能輕而易舉地登上去。

事實也是如此。來到上高地觀光的絕大多數人,只能站在河童橋上眺望穗高山,掃興而歸。

倘若公共汽車或索道車、電纜車能通過槍嶽,原來到上高地就止步的遊人便可上山一遊了。

不但如此,若能借助交通工具之力到達山頂,許多想登山但又力不從心的人也可以如願以償了。

在山頂修建正規的旅館,索道車全年運行,就可以吸引來自日本國內各地的許多遊人,使得這個得天獨厚的“觀光資源”不再為身強力壯者和老練的登山家所壟斷。

三家觀光公司幾乎同時看中了槍嶽山,他們在申請報告中引用瑞士的登山鐵路為例說:

“現代化機械開進大自然,並不一定會導致大自然的破壞。可以說,正因為現代機械的作用,才使那些強烈向往美麗的大自然,但由於體力不足而無法親臨其境的普通民眾如願以償。槍嶽山周圍景色秀麗,單讓體力好的和經驗豐富的登山者所壟斷未免有失公允。

“瑞士的尤克·弗拉烏鐵路不僅未汙染山區,反而使瑞士旅遊山區的國際聲譽得以提高,成為瑞士獲取外匯的重要來源。我們不能單純地從保護自然原來狀態的狹隘觀點出發,埋沒了寶貴的觀光資源,而應是使其得到更廣泛的開發。基於此點,特請求批準建設計劃。”

他們列舉的理由很充分,省內對這個申請有兩派意見。贊成派的理由大體與三個公司相同。反對派則極力反駁,他們認為:

“固然民眾有享受自然的同等權利,但不應允許以發展觀光事業為名破壞大自然。為了遊玩而破壞生態環境,大自然會變得畸形。現在有些地方之所以美景猶在,正是因為那些地方人跡罕至。”

“該計劃已超越開發觀光事業的範圍。”

三個公司的計劃一透露到外界,立即遭到自然保護協會、日本學術會、文化團體、當地旅館業聯合會、個體經營聯合會、各類登山團體和一些有識之士的共同反對。

這些反對派的出發點各不相同,如自然保護協會和有識之士等是擔憂國土的自然景色被破壞,而當地有關團體則是怕砸了他們的飯碗。但在強烈反對這一點上,他們卻是一致的。

面對各派的反對,三家公司出資,找人替他們出來遊說,向福利省國立公園局施加壓力。但是福利省也難以一下作出決斷。無論福利省允不允許開發都必須舉出合理的理由。另外,這三家公司的營業許可權屬於陸運局的管轄範圍,福利省要充分考慮他們的意見,而且還得取得開發地縣知事的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