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生命的“交換券”(第3/4頁)

交通事故科把調查目標集中在尋找被害人和搞清楚汽車的種類上。過了幾天,到情報管理中心去查档案,但沒有查到符合本案條件的失蹤者。現在只能從遺留的材料中查出汽車的種類。落在路旁的玻璃碎片是菱產玻璃廠生產的22·28YF2和HE3003,這種玻璃是用在N社生產的小轎車前燈上的。僅僅知道它是N社生產的小轎車,還很難查清。

另外,那個塗料粉末不是制造廠在生產汽車時使用的,而是後來修理時噴上去的。因此單憑塗料粉末也不能鑒別出車種。

把現場附近和縣內的汽車修理廠、塗漆廠、焊接廠都查遍了,沒有發現可疑的車。於是警察就開始注意事故的“第一發現者”那個中學生提供的酒會紀念品交換券。眼下除了它再沒有別的材料。中學生所說的“丟掉交換券的人很可能是加害者。此人並沒有領取紀念品,所以到飯店以前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這個見解很值得重視。雖然不敢斷定交換券一定是加害者帶來的,但少年的那只烏龜逃走的晚上,和交換券的日期是一致的,這點不能忽視。如果到會場之前造成事故,加害者就會失去參加酒會的興趣,而且要把被害人隱藏起來也需要時間,因此來不及參加酒會。那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應該去調查酒會的缺席者,尤其是要查出原來說要出席而突然沒有來的人。也許在這些人中有加害者,當然也不排除被害人帶著交換券到事故現場的可能性。從酒會的缺席者中找出被害人的線索是完全有可能的。

偵查人員急忙跑到F市皇家飯店。這個飯店是羽代市第一流飯店,是F市政府招待縣、都二級來賓的現代化飯店。飯店是F市政府動員大場一成的資本建成的,其規模和設備可以同東京的飯店媲美。

在飯店查清了那張交換券是三月八日下午七時在芍藥宴會廳舉行的酒會上使用的。那是F新聞社創立三十周年和該社創建者逝世七周年的紀念會。

該報社是F市發行量最大的有代表性的地方報社。來賓達一千多人,連中央政府也來了許多要人。報社為這次集會發了大約一千七百多張請帖,其中有一千二百零六人回函應邀,實際出席的有一千零一十八人。奇怪的是,預定出席的人中有一百八十八人缺席了。向報社要了發請帖的名單以及回函應邀者、回函不能出席者和出席者的全部名單。在回函不能出席者中,也可能臨時又有了時間來參加的。所以,要注意回函不能出席的人。

先挨個調查了一百八十八名缺席者。當晚缺席的人之所以多,是由於天氣不好。那天正碰上春天的第一號低氣壓在日本海形成後橫跨了日本列島。隨著“春一號”的來臨,整個日本列島受到從南邊來的一股暖流的影響,到傍晚,冷空氣經過F市附近時更是風雨交加。

缺席者以F縣的人最多,尤其是離縣城不遠的所謂“中距離居住者”。東京和其他遠方的來賓多數在壞天氣的高潮到來以前已到了F市,所以幾乎沒有缺席的。

事故現場是在連接羽代市和?市的公路上。看來,最可疑的是住在羽代市以及從羽代市方向來的人。如果其中有謀害者,他們所乘的車輛應該是受損傷的。

偵查人員分頭進行調查後一個一個地排除了嫌疑,結果是一百八十八名缺席者全都是清白的,沒有可疑的人。然後調查了收到請帖而沒有到會的其他缺席者,最後審查了所有一千零一十八名出席者。

警察認為,肇事者雖然知道自己所幹的是非法行為,但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來參加紀念會不是不可能的。從主辦人那兒打聽到,對沒帶交換券的出席者也發了紀念品(刻有報社名稱的石英鐘),而且發給紀念品時沒有嚴格地同交換券對照過,也沒有登記過領取紀念品的全部來賓名字。這樣,調查了發送請帖的所有對象後,又一個個地被否定了。

為了研究今後的對策,召開了調查會議。大家懷著失望的心情參加了會議。會上,首先研究了迄今為止的調查結果,並討論了肇事者的去向問題。

“以前把調查重點放在收到請帖的人的汽車上,這是不是有些盲目性?”

“不過謀害者不會坐出租汽車的。”

“如果謀害者坐朋友的汽車呢?可能謀害者是收到請帖的人的朋友,他在送朋友去會場的路上出了事。”

“你說的有道理。那麽調查收到請帖的人的汽車就沒有什麽意義啦!”

“這樣一來要調查的範圍會無限擴大,就更不好辦啦!”

雖然會上提出過新的線索,但這些線索在調查時都有局限性。最後,會議提出了以下幾個情況和幾種可能性:

(一)謀害者仍然是在收到過請帖的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