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章 治人治法(第2/7頁)

“相爺,我明白了。”

陳濟川看向林延潮目光間流露出仰慕之色。

這一夜間,雨時而下,時而停。

而沈府上,燈火卻燃至通明。

右中允陳之龍、戶科都給事中姚文蔚、工科給事中鐘兆鬥、吏部員外郎賀燦然,刑科給事中錢夢臯、禦史張似渠、禦史康丕揚皆聚於沈一貫的府中通宵達旦的商議。

由他的門人組成來看,沈一貫確實在言官中頗有勢力。

“吾與林侯官非敵,然而他坐這個位子上,吾與他之間就不能不有瓜葛,此乃君子之爭。”

這番話倒不是沈一貫違心之言。

另一個時空歷史上,作為首輔的沈一貫曾與天子提出設立商稅,主張在商稅朝廷與地方對分分賬,但卻被天子拒絕。

沈一貫提出商稅是替換礦稅的折中之法,但林延潮卻是為了通商惠工,二人盡管方法相同,但初衷不同,卻是差之萬裏了。

聽沈一貫這麽說,陳之龍等紛紛點頭。

沈一貫踱步一陣,走到案幾邊駐足,但見他手撫幾上青瓷緩緩道:“他主張收商稅,老夫不反對,他主張通商惠工,老夫也不反對,但是他要火耗歸公,這加征加派之名老夫豈可受之,這一次老夫卻不能不站出來說話了。”

陳之龍道:“恩師,此耗羨歸公之事一出,林侯官即入眾矢之的,不僅百官反對他,百姓也是反對他,此乃自取滅亡之道。”

“是啊,要使銀錢流通,可以以新幣為京官武將俸祿或定兩分耗之法,而火耗歸公之議,乃林侯官自取其敗,只要恩師能在廷議不動不移,滿朝的官員都會站在恩師一邊。”

沈一貫沉吟半晌道:“你說得不錯,但林侯官素來謹慎,這一次卻敢如此大張旗鼓,莫非背後有聖意?”

陳之龍笑道:“恩師,若百官反對,林侯官再有聖意又如何?豈不見王太倉如何。”

沈一貫聞言點點頭,疑心盡去。

次日。

林延潮,沈一貫奏請廷議,得到天子允許後,下發揭貼至參與廷議的官員手中。

並且廷議參與官員進一步得到擴大,增為京師三品以上官員。

看到揭貼的內容,京城的官員們可謂盡是嘩然。

按照規矩,在參加廷議之前,與會官員事先不準串議。

但不與會的京官仍忍不住至與會官員門上走動,其中言論多是反對此議的。

甚至有官員義憤填膺地公然抨擊林延潮此乃殘民害民之舉,加征加派之實。

不斷有門生將朝野上下的輿論稟告給林延潮,不少人建議在此議款項上有所松動,減少反對壓力。

然而面對眾門生的勸阻,縱使八風吹來,林延潮仍不為所動。

孫承宗來至文淵閣時,但見林延潮正端坐閣中以密揭的方式向天子進言。

“師相!”

林延潮停下筆來,笑道:“稚繩,你來了。”

孫承宗上個月又升官了,晉為太子賓客正三品,仍掌詹事府事。

孫承宗坐下後,但見林延潮心無旁騖地寫完最後幾行,然後拿起紙張命王衡蓋印發宮裏。

但見林延潮笑道:“以往事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而今可謂驚天動地了。你看各省督撫已是來信予我,支持耗羨歸公之事。”

孫承宗道:“師相,學生有一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林延潮看了孫承宗一眼,臉上的笑容漸漸斂去。

屋內氣氛已冷,寒若冰窖。

孫承宗連忙道:“學生絕無反對火耗歸公之意,只是覺得此舉容易引起百官相攻,師相為官一向謹慎,為何這一次冒如此風險?”

“學生鬥膽直言,俯請……俯請師相海涵。”

林延潮嘆道:“你還是依舊如此直言不諱。”

“這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少人如此勸我了,特別是石東明致仕回鄉之後。”

石星在朝中與林延潮不和,屢屢在廷議上頂撞,最後林延潮忍無可忍,在一些事上為難石星。

石星見此怒而辭官,期間多次與同僚言,林延潮忘恩負義(當初林延潮入閣前,正是石星向天子保薦他的援朝平倭之功)。

林延潮見石星辭官心底也有些愧疚,於是向天子上奏石星功勞。

一治河,石星任工部尚書期間與潘季馴配合默契,黃河因此得以治理。

二均丈,張居正死後,清丈田地之法險些廢除,石星任戶部尚書時於各省繼續推行此法。

三寧夏之役。

四播州之亂。

五兩度援朝平倭之功。

天子見到林延潮奏章後,給辭官歸鄉的石星加封為少師兼太子太師之職,如此才稍稍安撫石星的失意。

盡管石星榮歸故裏,但官場上卻因此道林延潮性愎自用,不能容人,不能兼聽旁議,還有不滿之人加了一句‘真頗有張文忠公當年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