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章 精一(第4/5頁)

“若我們現在不經營遼東,若將來遼東有失,則天下必然震動!恩師在朝鮮義州設鎮屯兵的用意不正在於此嗎?”

方從哲額上冷汗滴落道:“美命果真思慮周全,從哲於朝堂上說得頭頭是道,但論及事功,著眼全局實不如兄。”

“要設立遼東承宣布政司使,如此將財權,人事,皆獨立於山東。這不失為妙策。但這錢從何來?人又從何而來?朝廷給嗎?單論山東地方怕也是不肯吧!”

郭正域道:“故而我這才找中涵助我一臂之力!”

方從哲想了想微笑道:“我也有一事相求,請美命推於東阿復起,重任禮部尚書。若不如此山東地方官員不會同意遼東設布政司。”

二人相視一笑,隨後方從哲從櫃子裏取出一壺酒來道:“美命,你我喝兩杯!”

郭正域點了點頭。

這時郭正域忽舉杯停止,方從哲問道:“為何不飲!”

郭正域道:“中涵,你說我等為官一任,來來去去不過二至三年,但對當地百姓而言卻實如父母一般,萬千百姓的禍福就在一念之差。而文淵閣裏來來去去那麽多輔臣,志以天下為己任而才又能副其志者,兩百年來,唯有張太嶽也!”

方從哲笑道:“方才美命還不願恩師以相位換太嶽的名位!”

“不願是為恩師個人,願則為了天下蒼生!”郭正域感慨道。

“我漢家氣節延綿千年至今而成風骨,這慨然以天下為己任之氣會在天下讀書人代代相傳。”方從哲道。

“那也要看天子肯不肯用,敢不敢用,”郭正域嘆道,“恩師不在廟堂上我等也當事功!”

“說得好,先以此酒先敬張文忠公!”方從哲笑道。

“但盼有沉冤得雪的一日!”郭正域點點頭道。

二人將美酒灑在地上,室內頓時酒香撲鼻。

二人都是大笑,然後各滿一杯落肚!

二月春寒料峭。

而在運河邊,一所書院已是建成。

聽聞林延潮講學開辦書院,保定巡撫劉東星可謂出錢出力,當地官員也是極力配合,故而不過數月功夫書院即已建成。

建一座書院容易,但書院何去何從卻是不容易。

書院名為學功書院,學功是林延潮的號,也是以學為功之意。

此書院距京師不過百裏地,兼之靠近運河,著實方便。

學功書院與鰲峰書院不同,分文,理兩大學院。

文學院由林延潮兼任院長,副院長則是徐火勃,理學院則請趙士禎,徐光啟二人兼任。他們反正任中書舍人也是有名無實,而在京師鼓搗那些東西也不被傳統士大夫所認可,因此索性就搬到書院來研究。

書院落成之日,文學院又稱作精一學院,出自當年林延潮在鰲峰書院所講的精一之功,糅合了王陽明所言‘惟一是惟精主意,惟精是惟一工夫’,代表了事功之學在於惟精惟一。

精一之功用人話來概括就是,先設定目標(道心),確定目標與現實(人心)差距,既不可不切實際,也不能太佛系,找出方法所在(惟一),然後通過解決問題去實踐事功(惟精),最後通過實踐達到目標或接近目標。

比如要賞花除草,去除草即可,既不要斬草除根,也不用違意接受,一心一意去為之好了。從心而為,不是為而累心,說到底即是‘知止而後有定,定生靜,靜生安,安生慮,慮而後能得’。

此論化自儒家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林延潮謂眾門生,這一句小至修身處世,大至為官治世皆可用得。

而理學院則稱為有貞學院,這是為了紀念徐有貞所名的。徐有貞曾任鰲峰書院講師,後在任職的路上病故,但他所寫的先後兩本潞水客談,卻成為了有貞書院的宗旨。

在潞水客談中所言,天下務農之學有兩等,一等是盡地力,一等在於勸農桑。

盡地力就是讓同樣大小的田種出更多的糧食,勸農桑則在於讓更多人的去種田,或從事種田有關之事。

精一書院就是勸農桑,而有貞書院在於盡地力。

當時大多讀書人務得都是勸農桑,但後世讀書人學盡地力的更多。

故而讀書人嘛,難免兩等學說都是彼此相視。但菜雞永遠都是互啄的,高手則知長短互補。

至於學功書院的宗旨也改了。

人才不是木材,砍下供人取暖,而是要為參天大樹。

為國儲才,為科舉之用不是書院宗旨,而是志在讓人人皆盡其才。

聽說不以科舉為正業,徐火勃等人都是嚇一跳,如此書院哪開得下去?又有哪個讀書人肯來?

不僅如此,學功書院還改了以往勵學金的制度,沒有上舍中舍外舍之分,對於學習優異的學生也不提供免費食宿,且供給膏火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