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者和其他人:最廣泛的聯盟(第2/8頁)

這一溫和政策的理論依據在第六章中已經概述過了。1948年10月的一篇新華社社論解釋了更急切的實際考慮。它指出,軍事勝利創造了新的需要,需要大量政治上進步、有能力的人員來填補常規幹部的空缺。因此黨曾決定廣泛建立短期學校和培訓班。這些課堂將吸收年輕知識分子,在必要的政治訓練後,將他們派到最需要他們的崗位上。然而,可以預計到,這樣短期的學校無法滿足政府和國營企業的需要。黨於是號召現有的常規中學,讓他們嘗試為這些新任務培養大量學生。[86]

第一階段:加入革命

在北平城郊的燕京大學,學校950名學生中的500名響應第一次號召,參與城市的解放。在北平和平解放前幾個星期,大學臨近區域已經被共產黨軍隊占領了,學生把這段時間花在準備他們新的任務上。來自清華、燕京、北師大和北大的2300名左右的學生一開始被動員起來做這項工作。他們組成宣傳隊以及文藝隊,向中學生解釋年輕的知識分子在新社會的任務,還上演文藝演出,讓工廠工人一飽眼福。在街頭巷尾,大學生宣傳隊與人民解放軍宣傳隊合作,對路過行人解說新政權的綱領和政策。[87]

3月1日到6日,第四次中華全國學生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提醒與會代表——他們的同學為革命所執行的具體任務,這些任務他們也可以做。在抗日戰爭期間,幾千名學生離開學校成為幹部的中堅力量。在延安,中學生和教師組織起醫療隊,跟隨軍隊走了幾千英裏的路。在華東解放區,學生被予以運輸食品的責任,在蘇北,他們組成了武裝教育旅。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和佳木斯,學生為人民解放軍組織了輸血隊;在很多東北的工業區,學生進入工廠,組織工人,為他們開辦夜校。[88]

為革命服務的機會似乎數不勝數,北平的學生給出了相應的回應。他們中的幾千名參加了在北平地區新成立的四個幹部培訓中心的入學考試。在四所培訓中心中,華北大學(原延安時期的抗日大學),有著最嚴格的入學要求。它通過考試在被推薦的大學和中學畢業生中選取合格者,參加五到六個月的培訓課程。華北軍事政治大學對六個月訓練課程的入學要求也同樣非常嚴格。只有18—28歲之間,至少受過初中教育的人才有資格參加入學考試。這一機構由人民解放軍來管理,它的目標是培養出廣大領域,如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幹部。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同樣通過考試選拔學員,但是接受各層次教育程度包括小學畢業生的申請者。[89]

最後幾乎只要申請就能被錄取,培訓期為六周,由人民解放軍南下服務團講授培訓課程。反響是如此激烈,在2月26日到3月2日這五天內,2500名學生、技術員,甚至一些大學教授都報名參加服務團考試。[90]到了3月中旬,有3000人通過了考試,他們大多是當地大學和中學學生。3月12日,解放軍平津前線部隊政委羅榮桓和政治部副主任陶鑄,在莊嚴的入學典禮上為第一批受訓學生作了講話。這批學生大多來自北平主要大學。[91]一個月以後,另一個在中山公園召開的開學儀式上,司令員林彪發表講話,歡迎2600名申請成功者加入服務團。[92]南下服務團還在天津設立了一個訓練營,顯然和北平的一樣成功,招入了許多志願者。[93]

三所大學開始在2月中旬招收學生,差不多有3萬名當地學生、政府公職人員、店員和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參加了入學考試。將近一半的人被錄取了。第一期課程大致如下:華北大學,5500人;華北軍政大學,1700人;華北人民革命大學,8300人。成功申請者中,大約有60%為學生。[94]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在天津還開設了分支機構。華北職工幹部學校也在天津成立,計劃在4月1日注冊,錄取約2000名學生。[95]

考慮到北平所有的大學生人口此時只有2萬人,所以這些數字還是很大的。到了3月中旬,北平主要的學院和大學正式開學。但是一位觀察者說,除了工程學和自然科學學院可能不受影響外,其他院系都不可能正常開課,因為許多學生參加了幹部培訓計劃,或在北平從事組織或宣傳活動。[96]

在共產黨軍隊向南行軍的同時,幹部招募活動也跟著他們一起遷移。在上海—南京地區,該活動在6月中旬由官方發起。當時,華東軍政大學已經成立了兩個培訓中心,一個在南京,另一個在蘇州,並開始為計劃中7月開課的第一期課程招收學生。[97]

在上海,學聯召集了1000名學生代表,他們中的很多是學生自治會的成員,來自上海的大學、學院和中學。這次會議於6月16日召開,號召代表在下個星期開始動員他們的同學為新的人民政府服務。上海學聯主席張渝民宣布了要達成的指標:人民解放軍南下服務團需要6000—8000名學生;華東軍政大學5000名;600名將成為貿易勞工會幹部;400名將成為人民政府外事處幹部;100名負責上海的文化工作。他建議招募在年滿18歲的人中間進行。他還建議工科、醫科、農科和理科的學生繼續留在學校,以便完成學業,未來為國家服務。[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