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表現

就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及其實施情況而言,吸引最多關注和得到最正面評價的幾乎都在某種程度上與戰爭有關。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知識界拒絕支持政府進行戰爭,原因之一是民眾為戰爭承擔了沉重的代價。這些代價包括:對農民橫征暴斂,政府低價購糧借糧,官員投機,征兵腐敗,軍隊紀律渙散,搶奪平民。

在自由主義者眼中,共產黨在這些方面的表現並非完全無可指責。但一些自由知識分子認識到,無論人民在戰爭期間遭受了多麽大的苦難,共產黨——不同於國民黨政府——仍然設法在戰爭進行的過程中增強了它在農民中的力量。當國民黨官員和他們在農村的同盟者繼續利用戰爭為自己謀取私利時,共產黨則通過戰爭在農村取得了更為廣泛的民眾支持。[2]自由主義作家將共產黨的成功歸功於以下幾點:合理的社會和經濟政策;確保這些政策得以實施的相對高效的行政能力和廉潔;以及共產黨軍隊嚴格的紀律。

東北地區的情況

正如第五章提到的,“二戰”之後,國民黨政府在東北的缺陷已經廣為人知並被廣泛討論了。同樣為人們所知但並沒有被廣泛討論的是,共產黨十分有效地利用了政府犯下的錯誤。國民黨的東北收復政策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強化和擴大中央政府對這一地區的控制。總而言之,為實現這一目的,國民黨采取了許多措施。政府將東北三省劃分為9個行政單位,但幾乎所有的高層職位都由外省人擔任。由於仍對東北軍隊持有懷疑,在1946年蘇聯人撤走後,政府沒有讓東北軍隊參與接收。政府在當地的同盟者包括地主和其他曾和日本人合作過的人——他們是唯一既不支持共產黨、也不支持在東北仍有極高威望的少帥張學良的人。在1946年末或1947年初,在十年前的西安事變中被捕的張少帥被轉移到一個更安全的地方——台灣。

按照批評政府的自由主義者的說法,共產黨充分利用了這些措施引起的普遍不滿。共產黨意識到,絕不能和中央政府一樣,對東北人民采取傲慢和輕視的態度,共產黨盡可能地安排東北本地人擔任政治和軍事職務。曾由張作霖和張學良統領過的殘存的老東北軍中的大部分人都轉投了共產黨,其中包括張學良的弟弟張學思。共產黨對他們表示歡迎,允許他們作為一支非共產黨軍事力量保持獨立的身份,但必須接受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的指揮。張學思被委以重任,他同時擔任了遼寧省省長和東北行政委員會——該委員會是當時共產黨控制的東北地區的最高行政機構——副主席的職務。[3]

在東北的共產黨軍隊中,本地人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到1946年年中,被稱為東北民主聯軍的林彪部隊總人數已經達到大約30萬人。這支部隊包括三股力量。第一支是由周保中領導的東北人民自衛軍。這支部隊的前身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1938年日本入侵東北後遭受了嚴重損失。從1940年到1945年,抗日聯軍的幸存者大部分轉入了地下活動。僅有幾個小分隊在他們藏身的山區繼續進行小規模的遊擊戰爭。還有一些人被捕入獄,一直被關押到“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這支部隊殘余的地下人員和監獄裏的幸存者重新組織起來,與蘇聯軍隊進行了合作。到1946年年中,經過重新命名的東北人民自衛軍的人數到達了15萬左右,其主要構成是東北本地居民。

人民自治軍是林彪東北部隊的第二股軍事力量。這支部隊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期間在華北由張學思領導的老東北軍。1938年後,這支部隊開始遊擊戰,與冀中、冀南、冀魯豫邊區以及晉察冀交界處的共產黨進行了合作。1945年,當這支部隊離開華北,向東北進發時,它的人數只有3000左右。然而,部隊回到東北後,許多以前的同志重返了隊伍。到1946年年中,據估計,這支部隊的人數到達了2.5萬。

東北共產黨軍隊的第三股力量是八路軍,它實際上由抗戰時期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組成。在1945年10月和11月,這些部隊——其中一些由東北將領指揮——從山東(乘坐舢板)、熱河、河北、綏遠(依靠步行)轉移到了東北。[4]

沈陽和長春記者的報道常常給人這樣的感覺,即所有的軍隊——蘇聯軍隊、共產黨軍隊和中央政府的軍隊——都是不受歡迎的。[5]然而,盡管有各種不同的報道和故事,幾乎所有有關政府軍和蘇軍的評論都是負面的,中國共產黨得到的評價則要好過平均水平。例如,我在前一章曾提到過,1947年初,一名來自農村的作家在自己的老家——離四平街(四平的原名)120華裏——待了10天。政府軍和蘇軍都給當地居民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中國共產黨隨後在一個短時期內控制了該地區,他們的表現顯然好得多。的確,他們撤退時從日本人創辦的150個床位的縣醫院搬走了X光設備和輸血設備,但他們並沒有侵犯農民的個人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