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地區

由於前日本占領區在戰爭期間受到的實際破壞相對較小,因此日占區,也就是光復地區,在戰後原本可以不受影響地繼續工業生產,從而抵消內地經濟蕭條造成的不利影響。但實際上,由於接收官員的瀆職腐敗,不僅內地經濟蕭條,光復地區的經濟也經歷了幾個月的停滯。

經濟停滯

1945年9月下旬,代表政府的《中央日報》報道,光復地區的經濟混亂與戰爭勝利和接收人員的到來毫無關系。這種混亂“完全”是由日本統治的“余毒”造成的。該報繼續評論道,“他們(工人)目前的處境十分艱難,因此一些單純的人對勝利的意義產生了懷疑。”[85]一個到中國東北和華東考察、並在11月初返回重慶的蘇聯人聲稱,上海90%的工廠都關閉了。[86]一家天津本地的報紙報道,該市90%的工廠已經停產了。[87]

社會部社會救濟司擬訂了一個為失業和低薪工人提供基本生活補助的救濟計劃。但失業工人太多,政府無法保證每個人都領到補助金。據估計,到9月底,僅在上海地區就有20萬至50萬人失業。政府的接收一下子成了引發工人騷亂的溫床。在遭受了多年——包括戰前和戰爭期間——的壓迫後,工人突然掙脫了政府的控制。失業工人要求領取救濟金和遣散費,幫助他們度過這一似乎是無限長的困難時期。抗議和示威越演越烈。那些沒有失業的工人則強烈要求增加工資,因為他們拿到手的偽幣正在快速貶值。

9月27日,淞滬警備司令部宣布所有煽動罷工和勞資糾紛的人都將受到嚴厲懲罰。工人被要求遵循法定程序尋求救濟。[88]但罷工和示威遊行仍然在持續。最終,到11月中旬,上海宣布了戒嚴令,所有的罷工都被禁止了。當時,上海6家主要百貨公司、上海電車公司、法國電車公司、郵局、上海電力公司的員工都在舉行罷工,要求提高工資。

然而,一年後,經濟部宣布,從日偽那裏接收的大約2411家工廠中,只有852家恢復了生產。[89]官方媒體並沒有再次聲稱,這種狀況是日本統治的余毒造成的,而是將原因歸結到軍事局勢引起的原材料短缺和運輸困難以及廉價外國商品進口對國內商品生產的沖擊上。

但是其他媒體並不這麽認為。他們指出,日偽企業新的所有者很少為了擴大生產而投資。許多人在1946年4月之前的上海拍賣中買到了50至60家工廠,他們所做的只是拆下並賣掉工廠的機器。[90]正如前文介紹的,這類事情在其他地方也經常發生,進一步加重了接收官員的腐敗造成的經濟混亂。投機者則利用混亂的局面,搶購商品,囤積居奇。1945年9月和10月,大量日偽資產被當作商品,進入了市場。主要的經濟罪犯據說是當地的商人,他們試圖和最早到來的接收官員一起擡高手裏商品的價格。

盡管如此,工業生產的停滯並不是想賺取暴利的投機者引起的。他們只是經濟混亂的表象,而非原因。光復地區的市場惡化到了這樣的程度,出售工廠的機器要比生產商品更有利可圖。到1946年年中,經濟情況已經相當糟糕了。導致經濟惡化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將在第四章具體討論這些原因。但是,在戰爭結束的初期,造成光復地區經濟停滯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接收政策,這一政策要求關閉所有日偽工業企業,並禁止調用日偽倉庫中的所有原材料、食品和其他商品。這樣,在經歷了戰後初期的價格下降之後,伴隨著各種商品的大幅減產,物價開始飛漲,黑市活動日益猖獗。從9月9日到10月19日,有記錄的商品價格上漲了100%到200%。[91]

匯率

政府在前日占區的不同貨幣區確定法幣和偽幣的官方匯率時顯得過於遲緩。[92]政府用了六個星期才在華中地區公布法幣對偽幣的官方匯率,在華北花了三個月,在東北的時間更長。《大公報》報道,投機者帶著大量法幣來到貨幣市場混亂的光復地區,光復地區的匯率差異極大,甚至在一個貨幣區,匯率都會有所不同。例如,9月14日,漢口法幣和偽幣的匯率是1:40,上海是1:150,南京則是1:200。[93]到9月26日,上海的匯率已經上漲到1:250。匯率的上漲使商業資產和個人儲蓄的價值急遽地減少。南京和上海的商人認為這是“內地的資本入侵”。作為回應,商人們提高了商品價格,希望直接漲價至少能部分抵消偽幣貶值給他們帶來的損失。

面對混亂的市場,還有一些人幹脆自己也進行投機。11月上旬,據說“大部分”官員和商人的資本都被用來投機。當時,天津偽幣與美元的匯率是700:1,上海的匯率則達到了1500:1。據說投機者頻繁地在這兩個城市間往返,在天津購買美元,然後在上海賣出。[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