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親歷“希特勒日記”事件

我在德國期間,發生過一次不大不小的新聞醜聞,就是以“希特勒日記欺騙案”而“小有名氣”的偽造希特勒日記事件。出版日期標為1983年4月28日、但我在扉頁所注購買日期是4月25日的第18期《明星》周刊,封面便特別引人注目:幾本藍色日記本,下面是一行紅色大字“希特勒日記被發現”。這件事似乎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甚至轟動,但研究所同事和學生宿舍鄰居反應都很平淡,而且僅僅過了幾天一位鄰居就對我說:“日記是假的。”盡管如此,我還是把那一期雜志保留下來,因為它可算一份難得的“反面教材”。

1983年第18期《明星》周刊

這期雜志的第一篇文章,是它三個主編之一彼得·科赫(Peter Koch)致讀者的信,題目《Der Fund》(發現、找到)。配有一張希特勒伏案寫作的照片,說明“長期無人知道,希特勒從1932年到1945死亡一直寫日記”,點出了這個“發現”的重要性。科赫認為,根據所發現的日記,“第三帝國的歷史必須部分改寫”。雜志另一處更說:“這位獨裁者的傳記和第三帝國的歷史,很大一部分必須重寫。”

發現希特勒日記,被認為是揭露出一個大秘密,因為此前從沒聽說過希特勒記日記的事。據該刊介紹,對希特勒非常熟悉的一些人,包括最後時刻和他一起藏身總理府地堡的戈培爾,希特勒的女秘書、貼身警衛以及司機,都不知道他們的元首寫過日記。知道這件事的大概只有赫斯、希特勒的私人秘書馬丁·鮑曼(Martin Bormann,1900—?)和自殺前剛與他完婚的埃娃·布勞恩(Eva Braun),也許還有他的兩個近侍海因茨·林格(Heinz Linge)和卡爾·克勞塞(Karl Wilhelm Krause)。

這些日記是明星周刊記者格爾德·海德曼(Gerd Heidemann)從1980年10月起花了兩年多時間找到的,確切些說是買到的。據後來報道,雜志社為此花了300萬美元(一說380萬美元)。也有人揭露,其中50萬進了海德曼私人腰包(一說海德曼為此得到一個60萬美元的大“紅包”)。希特勒日記用黑墨水寫在A4幅面普通筆記本上,按時間裝訂成60冊。厚薄不一,薄的50頁,厚的上百頁,每冊記二至四個月的日記。日記開始於1932年6月22日,結束於1945年4月中旬某一天(最後一篇沒有寫明日期)。也就是說,從希特勒上台之前半年起,一直到他自殺前不久為止,幾乎就是“第三帝國”一份完整的記錄。日記本封面上有手寫的標注“元首私人物品,永遠封存”(Eigentum des Führers,immer unter Verschluß halten),1938年以前的標注都出自希特勒早年最信任的副手、當年為他筆錄《我的奮鬥》的赫斯之手,以後的則為鮑曼筆跡。

“希特勒日記”一頁

日記字跡潦草,但與希特勒留下的其他筆跡相對照,可以看出確實很相像。為了證明日記的真實性,《明星》周刊專門從位於科布倫次的聯邦德國档案館借了五份希特勒字跡樣品,從美國、英國、瑞士以及德國本國請了多位研究希特勒的專家和筆跡鑒定專家對這些材料進行鑒定,結果是它們確為希特勒所寫。海德曼還把日記給當年在希特勒身邊工作的幾名黨衛隊軍官看過,包括原來負責總理府警衛的黨衛隊將軍卡爾·沃爾夫(Karl Friedrich Otto Wolff,1900—1984)和威廉·蒙克(Wilhelm Mohnke,1911—2001),以及目睹焚燒希特勒和埃娃屍體的原黨衛隊副官奧托·袞舍(Otto Günsche,1917—2003),他們都不知道希特勒寫過日記,但都認出那是希特勒的筆跡。後來人們知道日記以及被認為是希特勒親筆所寫的其他一些材料都是偽造的,說明偽造者確實下了一番工夫,不但希特勒的筆跡模仿得可以“以假亂真”,而且還惟妙惟肖地模仿了赫斯、鮑曼等人的筆跡。

除了日記,海德曼買到的東西裏還有希特勒不少別的材料,包括專門裝訂成冊的他寫的有關“赫斯(叛逃英國)案”(Fall Heß)的筆記,有關1944年7月20日刺殺事件的筆記,他的一些繪畫作品(其中包括希特勒父母的像,埃娃的像,還有一幅描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進攻的油畫),他1909年寫的一封求職信,兩封寫給不知名年輕女士的約會信,1920年起草的納粹黨25條黨綱,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得到的鐵十字獎章。所有這些,似乎都證明了“日記”的可信性。《明星》周刊表示將陸續公布它們,科赫並在致讀者信的末尾承諾,周刊在發表這些材料以後會把原件交由德國聯邦档案館保存。

偽造者不但在偽造實物上下了很大工夫,還精心編造了一則與日記有關的故事,編得“亦真亦幻”,讓讀者不由得不相信那是真的。這個故事說,1945年4月20日晚上,希特勒命令總理府及其他部門大約80名工作人員、包括他的兩個女秘書約翰娜·沃爾夫(Johanna Wolf,1900—1985)和克麗斯塔·施羅德(Christa Schröder,1908—1984),離開柏林前往奧地利薩爾茨堡附近的艾林,那裏離貝希特斯加登,希特勒的山莊別墅不遠。元首的“主任飛行員”漢斯·鮑爾(Hans Bauer,1897—1993)安排這些人分乘10架飛機,在夜幕掩護下從柏林騰珀爾霍夫機場和附近的舍瓦爾德、舍菲爾德、加托機場起飛。由於蘇軍空襲,起飛延遲了一點,但根據據鮑爾1956年發表的一篇回憶,那天晚上或者次日淩晨還是得到除一架以外所有飛機都平安到達目的地的消息。曾經尋找過那架失去音信的容克斯Ju 352飛機,但沒有結果。當鮑爾把這個消息告訴希特勒的時候,元首顯得很激動,因為他的一個貼身侍者威廉·阿恩特(Wilhelm Arndt)就在那架飛機上,而且把一些特別重要的档案和文件托付給了他。戰爭結束時鮑爾被蘇聯紅軍俘虜,1955年釋放。1975年《墓穴》(Die Katakombe)一書的兩位作者為失蹤飛機的事采訪過他,他解釋說由於幾位乘客遲到,飛機沒有按計劃在夜裏兩點起飛,這樣就不能在天亮以前到達艾林。那架飛機後來在巴伐利亞森林上空被美國戰鬥機擊落。《明星》說,鮑爾當時得到的信息看來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