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考第一場:不及格(第4/5頁)

1941年年末,德軍已經深入蘇聯國境1,700公裏,根據後來赫魯曉夫和米高揚所說,蘇軍損失約430萬人(其中被俘占了很大比例)。蘇聯衛國戰爭歷時46個多月,根據不同估計,蘇軍兵員損失為800萬至1,000萬,頭5個月所占比例之大令人昨舌。後來朱可夫等蘇軍高級將領都承認戰爭初期德軍在軍事裝備、兵員訓練與軍事技能、軍官指揮能力以及作戰心理等方面都明顯優於蘇軍,各級參謀部門的工作也做得比蘇軍好,“德軍司令官們在那個時期比我軍司令員們考慮問題更勝一籌,更深刻。我們是在戰爭進程中學習並且學會了戰爭,開始打擊德軍,而這個過程是漫長的”。“在戰爭中學會戰爭”不能不付出高昂的學費,不只是士兵和中下級軍官,就連高級將領在戰場上犧牲的也很多。朱可夫的預備方面軍是在原預備集團軍基礎上擴建的,原集團軍司令員伊凡·博格丹諾夫中將便於1942年7月16日在加裏寧州一次戰鬥中受了重傷,22日不治身亡。

由於太多高級將領被“清洗”,1941年戰爭開始時蘇聯紅軍75%的軍官在任職崗位上還不足1年,紅軍軍長平均年齡比德軍師長小12歲(按兵力那時紅軍的軍約相當於德軍的師)。更值得注意的是,新提拔起來的高級將領雖然比較年輕,但一些人的軍事思想卻顯得陳舊。例如巴甫洛夫曾經是蘇軍裝甲部隊的主要負責人,而他主張只把坦克配屬步兵部隊作為支援性力量,而不是組建獨立的裝甲部隊。

在大批高級將領被“清洗”以後新提拔起來的人中,有兩個人不能不提。一個是烏克蘭猶太人(上過猶太商業學校)列夫·梅赫利斯(1889—1953),1918年加入聯共(布),在紅軍中做政治工作。1921年斯大林擔任民族事務人民委員,他便是“事實上的私人秘書”。1926—1930年在專門從事理論研究的“共產主義科學院”和專門培養理論人才的“紅色教授學院”學習,1930年任《真理報》副主編,後升任主編,並兼任中央出版局局長。接連四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相繼被“清洗”以後,他成為紅軍總政治部主任,還擔任副國防人民委員。阿諛奉承之外,梅赫利斯又以擅長打“小報告”著稱,對“清洗”紅軍中的政治工作人員有很大貢獻。1940年改任蘇聯監察人民委員,1941年6月衛國戰爭開始後再次被任命為副國防人民委員和總政治部主任。1942年以“大本營代表”的身份到克裏米亞方面軍,他的“瞎指揮”是導致戰役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當時就有戰地記者評論他是個“對軍事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剛愎自用,恣意妄為,……他禁止挖戰壕,說那是為了不破壞士兵的進攻精神”,“統共16公裏的正面上放了三個集團軍,一個師的正面只有600~700米,……從未見過這樣密集的兵力部署”,雖然戰役結束後他被撤職並且降為中將,但後來又先後被派往多個方面軍擔任軍事委員,於1944年7月29日重又晉升為上將。

另一個是格裏戈裏·庫利克。他出生在一個烏克蘭農民家庭,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年加入布爾什維克,第二年參加紅軍,蘇聯內戰期間在察裏津經其好友伏羅希洛夫介紹與斯大林相識,被任命為第一騎兵軍炮兵司令員(不過那支炮兵部隊只有3門老舊火炮)。1925年10月伏龍芝去世,伏羅希洛夫接任國防人民委員,庫利克成為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斯大林認為他懂炮兵,讓他擔任紅軍炮兵總監。他的軍事思想極其保守,甚至反對使用機關槍和沖鋒槍,認為它們耗費太多子彈。他強烈反對圖哈切夫斯基軍隊現代化的主張,反對建立裝甲部隊,說坦克和裝甲車還不如戰馬,並且永遠不可能取代戰馬。由於伏羅希洛夫支持生產坦克,他便批評這位老朋友,並且阻擾所用76.2毫米炮彈的生產,致使後來這些坦克投入戰鬥時無法配足所需炮彈。他反對在防禦中使用布雷區,認為那是“弱者的武器”,是缺乏進攻精神的表現。這位炮兵總監還反對生產和使用“喀秋莎”火箭炮。然而,這樣一個人卻官運亨通。1935年11月20日首批獲授“軍指揮員”的紅軍將領共52人,他是其中之一。這些人裏42人在1937—1939年“大清洗”中被處死,6人被判勞教,其中4人冤死獄中,只有庫利克和鐵木辛哥兩人於1937年6月14日晉升“二級集團軍司令員”,1939年2月8日又晉升“一級集團軍司令員”,1940年5月7日再晉升蘇聯元帥。衛國戰爭開始後庫利克的表現正可用“成事不足敗事有余”來形容,尤其是棄守刻赤半島,1942年3月17日一下子從蘇聯元帥降為少將。後來雖於1943年4月14日晉升中將,但戰爭結束不久(1945年7月19日)就又被降為少將。1947年1月11日因發表不當言論(據說是醉後失言)被捕,1950年8月23日被判處死刑,第二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