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考第一場:不及格(第2/5頁)

然而,和此前發回國內的多份報告一樣,莫斯科對這份報告仍然沒有什麽反應。6月14日蘇聯報紙還發布了塔斯社一則消息,稱:

根據蘇聯掌握的材料,德國也和蘇聯一樣,始終不渝地遵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有關規定。因此,蘇聯各界認為,所傳德國企圖撕毀條約並且進攻蘇聯是毫無根據的。

直到6月21日,蘇聯外交部才有了動作,指示駐德使館向德國政府提出建議,討論兩國關系出現的問題。但德國外交部始終以約希姆·馮·裏賓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1893—1946)不在為由沒有安排會見。22日淩晨3點,也就是莫斯科時間5點,守候在電話機旁的別列日科夫才突然接到德國外交部的電話通知,說部長在他的辦公室裏正等待會見蘇聯代表,還說部長的私人汽車已經停在蘇聯大使館門前。別列日科夫作為譯員隨大使進入部長辦公室,但還沒等大使開口,裏賓特洛甫就提高嗓門說現在要談的完全是另外一件事。他說,德國政府和元首認為,一切跡象都表明蘇聯打算從背後襲擊德國。元首決定采取措施保衛日耳曼民族的生存與安全,為此一小時前德國軍隊已經越過蘇聯邊界。

蘇聯大使回答道:

這是無恥的、無端挑起的侵略行為,你們對蘇聯發動強盜式的進攻是要後悔的。你們必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就在兩個蘇聯人向門口走去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裏賓特洛甫碎步急匆匆追上,輕聲說他本人反對希特勒這個決定,曾經勸說希特勒不要進攻蘇聯,認為那是一種狂妄行為,但希特勒已經做出決定,不想聽任何人的話。“請轉告,我是反對這個進攻的。”後來許多人都提到裏賓特洛甫當時曾反對進攻蘇聯,看來並非虛構。

別列日科夫回到莫斯科以後,外交部同事告訴他,與這位外交部長類似,在莫斯科奉命向蘇聯通報開戰的德國大使弗裏德裏希-維爾納·馮·舒倫堡伯爵(Friedrich-Werner Graf von der Schulenburg,1875—1944),宣讀那份電文時眼眶裏滾著淚珠。這位1901年就開始外交生涯、擔任駐蘇大使已經6年的德國伯爵宣讀後對蘇聯人表示,過去6年來自己一直在盡力促進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但是無法阻止命運。回國後他參加了反對希特勒的秘密活動,是擬議中推翻納粹政權以後新政府外交部長的兩位人選之一。1944年7月20日剌殺希特勒行動失敗後被捕入獄,10月23日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11月10日在柏林鯿魚湖監獄被絞死,已經69歲,是該案殉難者裏年齡最大的。

回到使館兩人才知道,他們剛一離開,使館與外界的電話聯系就被掐斷了。莫斯科時間早上6點是蘇聯各家廣播電台開始一天播音的時候,他們焦急地希望聽到國內的聲音。但各台都和以往一樣,先是廣播體操,接著是少先隊節目,然後是新聞,新聞裏並沒有提到戰爭的事。天亮不久街上就有報童叫賣“號外”,使館的人發現,從前線發回的第一批照片已經赫然在目。他們繼續守候在收音機旁,足足等了6個小時,莫斯科時間正午12點才聽到他們期盼已久的聲音。然而,那聲音不是斯大林的而是莫洛托夫的,他宣布淩晨4點納粹德國已經不宣而戰,背信棄義地發動了對蘇聯的侵略。在這戰爭突然降臨的緊急關頭,代表蘇聯發表廣播講話,譴責納粹德國的侵略行徑,號召蘇聯軍民奮起抵抗的不是斯大林而是莫洛托夫,讓人們普遍感到意外。後來赫魯曉夫、米高揚都回憶說,得知德國入侵的消息以後斯大林消沉了好幾天,蜷縮在他的郊外別墅拒不參加有關會議。這些說法也得到莫洛托夫的證實,他說斯大林一度十分慌亂,請他發表告人民書,遭到拒絕;請他領導最高統帥部,也不接受。莫洛托夫說的這兩點看來都與史實相符。其一,在那種情況下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應該發表的告人民書,始終沒有發表。其二,德國入侵第二天蘇聯就成立了最高統帥部,通常稱“大本營”。那是一個古斯拉夫詞,本意“營帳”。斯大林雖然是7名成員之一,卻沒有擔起主席的重任,把那個任務交給了國防部長鐵木辛哥。另外5名成員是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布瓊尼、總參謀長朱可夫和海軍司令員尼古拉·庫茲涅佐夫(1903—1974)。幾天後斯大林才恢復常態,7月10日改組“大本營”,以沙波什尼科夫取代庫茲涅佐夫,自己擔任主席,也就是一般所說的最高統帥。

6月22日當天蘇聯即把列寧格勒軍區改建為北方方面軍,波羅的海特別軍區改建為西北方面軍,白俄羅斯軍區改建為西方方面軍,基輔軍區改建為西南方面軍,敖德薩軍區改建為南方方面軍。國防部長鐵木辛哥還發布命令,要求蘇聯武裝力量發起全面反攻。總參謀長朱可夫也發布有名的國防人民委員部第3號命令,要求西方方面軍包圍並殲滅波蘭東北部蘇瓦烏基附近的敵人,6月26日晚之前奪回該地;要求西南方面軍包圍並殲滅沃洛基米爾-沃林斯基和布羅迪方向(位於烏克蘭西北部)的敵人,6月24日晚之前攻占波蘭東部重要城市盧布林。當晚朱可夫就乘飛機趕往西南方面軍司令部,以保證這些命令得到執行,與他同行的有此前擔任聯共(布)烏克蘭領導人的赫魯曉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