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除“惡犬”收買軍心

德國國防軍一直是掌握在普魯士軍人手裏的。不但在希特勒上台之初,就是到“二戰”結束,大量軍官也還不是納粹黨員。為了取得軍隊信任,使其為己所用,希特勒不得不拿出實際行動來。他做的第一件大得“軍心”的事,是除掉納粹黨內“沖鋒隊”(Sturm-Abteilung,簡稱SA)那條惡犬。

希特勒和他“以你相稱的密友”(Duz-Freund)、納粹“沖鋒隊”頭目恩斯特·羅姆

原來,從納粹起家的時候起,就豢養了一幫胳膊粗、拳頭硬的無賴,專門做保護本黨集會、破壞對手集會的事。這幫無賴的組織,便是臭名昭著的沖鋒隊。它的實際領袖、“參謀長”恩斯特·羅姆(Ernst Röhm,1887—1934)不但是希特勒早期最得力的助手之一,而且堪稱他親信中的親信。德語動詞有“duzen”(以“du”,即“你”相稱)和“siezen”(以“Sie”,即“您”相稱)的區別,在納粹“黨內同志”中,羅姆是唯――個能與希特勒“duzen”的人,即所謂“Duz-Freund”(以“你”相稱的密友)。1923年希特勒就用沖鋒隊破壞過慕尼黑工會的五一節遊行。隨著納粹黨的發展,沖鋒隊也迅速壯大。希特勒當上帝國總理以後,它更是惡性膨脹,人數達到300萬,是國防部統帥下已經擴充了的正規軍的10倍!有了這樣的“本錢”,羅姆狂妄地宣稱具有普魯士傳統的德國將軍們是缺乏“革命精神”的“老傻瓜”,公開提出要以沖鋒隊為基礎創建新的“人民軍隊”。1934年2月他更提出應該將國防軍“吸收”進沖鋒隊,並且由他來擔任國防部長。這自然讓普魯士將軍們大感不安,希特勒身邊那條惡犬已經成為他們的最大威脅。

羅姆的過分張狂,也讓納粹黨內部包括希特勒自己感到不安。此外,在希特勒當上帝國總理以後,兩位密友之間在政治上便開始出現分歧。希特勒為發展經濟而采取的許多做法,在羅姆和其他一些沖鋒隊成員看來都背離了“國家社會主義”,甚至提出要進行“第二次革命”,將主要工業企業國有化,並且實行一系列改革。這對德國經濟界也不是個好消息。

一邊是羅姆和他的沖鋒隊,另一邊是有著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的國防軍和德國經濟界,希特勒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他很清楚,這時所需要的已經是現代化正規軍和經濟界的支持,而不是一群只會在街頭打架鬧事的烏合之眾。羅姆雖然也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後軍銜為上尉),並且多次受傷,但遠非將帥之才。另外,沖鋒隊這條惡犬已經養得太肥太壯,盡管還沒有對主人構成直接威脅,但已經讓人感到不安。於是,在1934年6月30日那個“長刀之夜”(Nacht der langen Messer),希特勒以羅姆企圖發動政變為由,“一舉”除掉了沖鋒隊。這一事件也被稱為“羅姆政變”,包括羅姆在內的82個大小頭目悉數被槍殺。

除掉沖鋒隊這個行動被認為是納粹黨的“凈血”,在德國大得人心,在軍隊裏更理所當然地受到歡迎。興登堡總統便對這位總理表示感謝,國防部長維爾納·馮·布隆別格(Werner von Blomberg,1878—1946)也向希特勒表示祝賀。1936年4月20日,在希特勒47歲生日那一天,他又給布隆別格送上一份厚禮:晉升元帥,使他成為納粹執政以後第一個晉升元帥的人,比戈林晉升元帥(1938年2月4日)早將近兩年。還沒打仗,談不上戰功便得晉升,布隆別格和普魯士軍人們自然明白那是為了什麽。

但是國防軍軍官們在高興中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除了一“犬”,還有一“鷹”,即由沖鋒隊原來一個分支發展而成的“黨衛隊”(Schutzstaffel,簡稱SS)。它的頭目海因裏希·希姆萊(Heinrich Himmler,1900—1945)不像羅姆那樣張狂,卻遠比羅姆陰險。他和希特勒、戈林、戈培爾實際上是納粹最重要的四個人。很快,黨衛隊就建立起名叫“武裝黨衛隊”(Wafferi-SS,亦譯“黨衛軍”)的自己的軍隊,它不屬於國防部而直接聽命於希姆萊。戰爭後期這支納粹黨直接指揮的軍隊已經發展到約60萬人,而任何一位國防軍將軍都知道,如果哪個戰役自己不得不和元首這支“嫡系”部隊配合作戰,絕對不會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好在黨衛軍更多是做管理集中營、槍殺戰俘、“解決”猶太人那樣一些正規軍不屑去做的事情。總的說來,戰爭期間普魯士將軍們指揮的德國國防軍還是比較遵守各項國際公約的,大量違反國際公約、“和尚打傘”的事都是黨衛隊做的。

希特勒成功收買“軍心”,對他後來駕馭那支由普魯士將軍們指揮的部隊至關重要。那是一支非常特別的隊伍,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以德國無條件投降結束,但普魯士軍人們並不認為他們打敗了。實際上,在和蘇維埃國家簽訂《布列斯特和約》、蘇俄退出戰爭以後,德國不再在東西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可以集中兵力於西線,單純從軍事角度看對他們是有利的。德國之所以無條件投降,不是因為在戰場上打了敗仗,而是因為“後院起火”:國內爆發“11月革命”,德皇威廉退位並流亡荷蘭,“蛇無頭不行”。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麽德國軍隊是隊伍整齊、秩序井然開回國內的,完全不像一支戰敗之師。俗話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這支戰敗國軍隊的許多軍官卻被包括中國、蘇聯在內的不少國家聘請去做軍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