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識德國(第2/2頁)

更讓季先生感到吃驚、感到可怕、感到悲哀的是,街道兩旁高樓斷壁之下,地下室外的垃圾堆旁,擺滿了花圈。原來,高樓被炸塌以後,許多在地下室裏躲避轟炸的人不管是死是活,都被埋在那裏了。

1982年我到德國的時候,一座座城市都已“整舊如舊”,恢復了昔日的面貌。老城外面或者旁邊,蓋起一幢幢現代化高樓大廈,又讓人看到它前進的巨大步伐。但是,在許多地方,德國人有意留下一些戰爭的傷痕,沒有去抹平它們。

在柏林市中心最繁華的商業街道選帝侯大街(也譯為庫達姆大街,中國人稱之為“柏林王府井”),在靠近市中心最繁華的路段,有一座為紀念威廉皇帝而建的教堂“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然而,現在它讓人們想到的已經不是那位德國皇帝,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堂在英、美空軍大轟炸中被炸成一片廢墟,戰後沒有修復,而是在旁邊另建了一座六方柱形極其時髦的新教堂。每天從早到晚,廢墟都看著身旁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而乘車或者步行經過的人,也不由得會朝它投去沉思的目光。

在德國南部最大的城市慕尼黑,我參觀過1826—1836年間建成的老畫廊和“二戰”後新建的新畫廊。前者是歐洲最著名的畫廊之一,藏有中世紀至19世紀初許多著名畫家的作品,在1944—1945年大轟炸中建築物遭到嚴重破壞,戰後修復了,但1983年參觀的時候外墻上仍然可以看到炸彈破片留下的痕跡。

慕尼黑有許多博物館,其中一個十分特別,那就是位於市中心“宮廷花園”(Hofgarten)東側的巴伐利亞軍隊博物館,地圖上標注為“廢墟”。博物館建築相當宏偉,正對“宮廷花園”的一側是一個持槍士兵的臥像,兩邊刻著兩行字,一邊是“我們倒下的士兵”,另一邊是“他們還會站起來”。我猜想,建立這個博物館的目的,也許就體現在這兩句話上。廢墟南邊墻上有一處塗鴉:“再不要有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