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的起因。愛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亞事件。(第4/11頁)

36 “雖然你們當中有人承認我們以上所說是對你們有利的,但是你們又害怕如果付諸實施就至少會使你們與拉棲代夢人所訂立的休戰和約遭到破壞。[23]你們務必牢記,一方面,不論你們怕不怕,你們的勢力都將使你們的對手有所畏懼;另一方面,不論你們的信心是否來自於拒絕我們加入同盟,你們的削弱都會使強大的敵人無所畏懼了。你們還必須記住,你們的決定對於科基拉的影響絲毫不亞於對雅典的影響;而且,如果你們在準備一場行將爆發的甚至是迫在眉睫的戰爭時仍然患得患失,如果你們在是否吸收足以左右戰局的科基拉入盟的問題上依然猶豫不決,這對於你們國家的前景都不是最有利的。[2]由於科基拉地處前往意大利和西西裏的海岸航線的有利地位,[24]因而它能夠阻截由那裏前往伯羅奔尼撒的或者從伯羅奔尼撒前往那裏的海上援兵。在其他方面,科基拉也是一個理想的據點。[3]無論是從整體還是局部來考慮,用一句最簡短的話來說,放棄我們是愚蠢的。須知,希臘有三大海上強國—雅典、科基拉、科林斯。如果你們讓其中兩者合而為一,讓科林斯控制了我們,那麽,你們就不得不與科基拉和伯羅奔尼撒的聯合艦隊作戰。但是,如果你們允許我們加入你們的同盟,那麽,你們在這場鬥爭中就將得到我們的艦隊的增援。”

[4]以上是科基拉人的發言。他們的發言結束後,科林斯人發言如下:

37 “在我們剛剛聽到的發言中,科基拉人沒有限於論證你們是不是允許他們加入你們的同盟的問題上。他們還說我們有不義之舉,說他們是非正義戰爭的受害者。因此,在談及其他諸點之前,有必要說明這兩點。這樣,你們可以對於我們所提出請求的理由有一個更準確的概念,並且有確當的理由拒絕科基拉人的請求。[2]據科基拉人所說,他們不與任何邦國結盟的傳統政策是一種穩健的政策。事實上,采取這樣的政策居心叵測,絕無善意的動機。這使得他們不要任何同盟者,以免他們成為他們不正當行為的目擊者,或者是由於他們恥於請別人共同參與。[3]科基拉的地理形勢使其居民與外地居民不相往來。別國的艦船常常(因天氣原因)而不得不進入科基拉港,而科基拉的艦船則很少到鄰國去。因此,科基拉人侵害別國人民的事件,是由科基拉人自己來審判,不是由相互協商而指定的法官來裁定的。[4]簡言之,他們采取一種完全獨立的特殊政策的目的,不是防止參與別人的惡行,而是在於他們自己可以獨自作惡—當他們有足夠力量的時候,他們就強奪他人的財產;當他們能夠逃避別人注意的時候,就欺騙別人;分享他人所得,毫不以為恥。[5]但是,如果他們果真是正直的人,就像他們所偽裝的那樣,那麽,越是沒有人直接見證他們的所為,通過他們的適度妥協所展示出來的正直就越是顯著。

38 “但是,他們的行為,無論對其他人或對我們,從來都是不正直的。他們是我們的移民,但是他們對我們從來就是敬而遠之,而今他們居然向我們開戰了。他們說:‘我們被派遣出來的目的不是受虐待的。’[2]我們說,我們建立殖民地的目的也不是受他們侮辱的,而是要成為他們的領導者,並且要他們對我們表示適當的尊敬。[3]總之,我們的其他殖民地都是尊敬我們的,我們也深受移民們的愛戴;[4]顯然,如果大多數殖民地對我們是滿意的,科基拉就沒有適當的理由說唯獨他們不滿意;我們對他們作戰不是我們的錯誤,而是受到他們公然挑釁的結果。[5]另外,即使我們錯了,他們的正當做法也要得到我們的準許;如果我們無視這樣合理的態度,那就是我們的恥辱。但是,他們妄自尊大,依仗財富屢屢對我們無禮,最嚴重的莫過於愛皮丹努斯事件。當這個地方遭受災難時,他們不采取任何措施去調解。但是當我們來此排憂解難之時,他們卻用武力攻占了它,並且至今還占據著這個地方。

39 “他們聲稱,他們希望這件事首先交由仲裁來解決。顯然,穩居優勢地位的一方所提出的建議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有在敵對行動開始之前,他和對手處於平等地位的時候,這種建議才會被接受。[2]他們的情況是這樣的:他們在圍攻愛皮丹努斯之前,並未提議交付仲裁;只是在他們終於明白我們決不會坐視不管的時候,他們才想起‘仲裁’這個美妙動聽的詞語。他們在愛皮丹努斯已經犯下過錯,現在又到你們這裏來,他們不是請求在同盟中並肩作戰,而是請求你們共同參與他們的罪惡行動,並且是在和我們交戰的時候請求加入你們的同盟。[3]他們應當在自己最安全的時候,而不應當在我們遭到侮辱而他們處境危險的時候向你們靠攏。你們在這個時候保護那些過去從來沒有要你們分享他們的權力的人,是不合時宜的。這使我們認為你們將和他們承擔同樣的責任,雖然你們並未參與他們的惡行。因為如果他們希望和你們共命運的話,他們在過去就應當和你們共享他們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