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爭的起因。愛皮丹努斯事件。波提狄亞事件。(第2/11頁)

[4]科林斯人的答復如下:如果他們從愛皮丹努斯撤走他們的艦隊和異邦的軍隊的話,舉行談判是可能的;但是在城市仍被圍攻的情況下,要提交仲裁,那是很荒謬的。[5]科基拉人又反駁說,如果科林斯人從愛皮丹努斯撤走他們的軍隊,那麽他們也將撤走。或者,他們準備簽訂停戰和約,讓雙方保持現狀,直到仲裁結果宣布為止。

29 這些建議都被科林斯人拒絕了。當他們的船員配備齊全,他們的同盟者都到來時,科林斯人派遣一名傳令官[11]當著全軍宣布開戰。[12]於是,他們派遣75艘艦船和2000名重裝步兵前往愛皮丹努斯同科基拉人作戰。[2]艦隊由培裏卡斯之子阿裏斯特烏斯、卡裏阿斯之子卡裏克拉特斯和提曼提斯之子提曼諾爾指揮。陸軍由攸裏提姆斯之子阿奇提姆斯和伊薩庫斯之子伊薩奇達斯指揮。

[3]當他們航行到阿納克托裏昂境內的阿克興(位於安布拉基亞灣入口處,這裏有一座阿波羅神廟)時,科基拉人派出的傳令官乘輕舟而來,警告他們不要進攻科基拉人。同時,科基拉人也正在配備船員,所有的艦船都準備投入戰鬥;他們在舊式船的底層安置新的橫梁,使之適於航海。[4]傳令官回來了,沒有從科林斯人那裏帶回和平的答復。這時,他們的船員已配備完畢,派出80艘艦船(另有40艘在愛皮丹努斯)出海迎擊敵人。他們排成橫隊,投入戰鬥。結果,科基拉獲得決定性勝利,[5]摧毀科林斯人的15艘艦船。同一天,圍攻愛皮丹努斯的軍隊迫使愛皮丹努斯投降。投降的條件是,除科林斯人以外的所有異邦人[13]將被賣為奴隸;淪為俘虜的科林斯人的命運將另行決定。

30 海戰結束後,科基拉人在科基拉島的琉金米海角豎立了一塊勝利紀念碑。他們把科林斯人以外的俘虜統統殺死,科林斯人則依舊被幽囚著。[2]這次海戰失敗後,科林斯人和他們的同盟者返航回國,科基拉人完全控制了這一海域。[14]科基拉的艦隊去往科林斯的殖民地琉卡斯,蹂躪其國土;他們還焚毀了愛利斯的海港基倫尼,因為他們曾為科林斯人提供艦船和金錢。[3]在這次戰役後的大部分時間內,科基拉依然掌握著制海權,派遣艦隊襲掠科林斯的同盟國。最後,在夏季即將結束的時候[15],科林斯人為同盟者所遭受的災禍所激怒,他們派出海軍和陸軍,在阿克興和泰斯普洛提斯境內的奇美裏昂構築要塞,用以保護琉卡斯和其他友好的城邦。[4]科基拉人方面也在琉金米部署了一個類似的陣地。雙方沒有任何行動,但雙方一直處於對峙狀態,直到夏冬之交[16]的時候,雙方的軍隊才各自返回本國。

31 與科基拉人的戰爭激怒了科林斯人。在戰後整整兩年中,[17]科林斯人建造艦船,傾力組建一支高效的艦隊。他們以優厚的待遇[18]從伯羅奔尼撒以及希臘其他地方招募橈手。

[2]這些備戰的消息引起了科基拉人的恐慌,因為他們在希臘一個盟邦也沒有。他們既沒有加入雅典同盟,也沒有加入拉棲代夢同盟。於是他們決定投向雅典,加入雅典同盟,爭取從雅典那裏獲得支持。

[3]當科林斯人得知這些動向後,也派出一個使團來到雅典,旨在阻止科基拉的海軍和雅典海軍聯合起來,否則他們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向去解決與科基拉的戰事。雅典召開公民大會,[19]雙方代表發生辯論。科基拉人發言如下:

32 “雅典人啊!如果一個民族在過去從未對他們的鄰人作出重大貢獻和援助,他們站在鄰人面前,正如現在我們站在你們的面前一樣,要求你們作出回報,請求你們援助,那麽,你們自然會要求他們滿足某些先決條件。他們應當說明,首先,請求你們援助對你們是有利的,至少是無害的;其次,他們將永世感激你們。如果他們在這幾點上都不能說服你們的話,對於他們出使的失敗,他們一定不會感到詫異。[2]現在科基拉人相信,在請求你們援助的時候,在這幾點上能夠給你們滿意的答復,所以他們才派我們前來。[3]非常巧合的是,我們向你們請求援助,實際上是與我們的政策自相矛盾的,在目前危急情況下也是不合乎我們的利益的。[4]我們說自相矛盾,是因為一個邦國在其整個歷史上從不願與任何一個鄰邦結盟,而現在又主動請求與別國結盟。我們說對我們不利,是因為在目前我們與科林斯人的戰爭中,我們處於完全孤立的地位。過去我們認為不與別國結盟似乎是一種聰明的選擇,因為它使我們不致被卷入由別人的選擇所導致的危險之中;現在已經很清楚,這是愚蠢之舉,也是我們軟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