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自由的旗幟飄揚在整個歐洲上空”(第2/11頁)

2

在巴黎,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部挑選了十七名記者前往報道德軍投降的消息。5月6日下午,他們的飛機起程飛往蘭斯。途中,艾森豪威爾的公共關系師師長,弗蘭克·A.艾倫準將說,過早地泄露談判一事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要求在場的所有人都簽下保證書:“在最高司令部發布這一消息之前,不去傳播這次會議的結果,也不去傳播這一事實的存在。”

到達蘭斯之後,記者們乘車來到了艾森豪威爾的指揮部。指揮部設於男子職業技術學院,是一幢紅磚砌成的現代化的三層大樓。艾倫把他們帶到一樓的一間教室,告訴他們稍等片刻。

與此同時,另外一支記者隊伍乘坐吉普車從巴黎趕來了,其中包括《紐約時報》的雷蒙德·丹尼爾和《芝加哥論壇報》的海倫·柯克帕特裏克。他們對於專斷地選擇一些人來獨家報道這件大事非常生氣,一再嘗試進入校舍,但是卻被艾倫的命令阻攔在外。於是他們站在人行道上,和進出大樓的每一個人攀談。弗雷德裏克·摩根中將對他們的境況表示同情,他對艾倫說,對攔在門外的那些記者得想些辦法。艾倫卻以為他是抱怨這些記者待在那裏,於是便讓憲兵把他們趕走了。

五點半左右,約德爾和他的副官在兩位英國將軍的陪同下走進了校舍。他們被帶到了海軍上將馮·弗雷德堡面前。約德爾含混地跟他的同胞打了聲招呼,然後關上了門。不久,弗雷德堡來到外面,說想要杯咖啡,以及一張歐洲地圖。

德國人在艾森豪威爾的情報部門主管肯尼思·斯特朗少將的陪同下來到了比德爾·史密斯的辦公室。斯特朗能講一口流利的德語。約德爾極力維護德方的立場:他們願意向西方而非俄國人投降。七點三十分,斯特朗和史密斯告別了德國人。他們沿著走廊來到艾森豪威爾的辦公室,匯報了他們的進展,然後就回去了。

片刻之後,布徹上尉走進艾森豪威爾的辦公室,提醒他帶上兩支筆——一支是金筆,另一支是銥金筆——它們都是艾森豪威爾的一位老朋友肯尼斯·派克為了這一時刻而寄給他的。艾森豪威爾告訴他的海軍副官,“哪怕是死”也不能丟掉這兩支筆——一支要給派克寄回去,另一支要送給杜魯門。

布徹問:“那丘吉爾呢?”

艾森豪威爾說:“噢!上帝,我沒想到這一點!”

走廊盡頭,約德爾最終同意也向俄國人投降了,但要求推遲四十八小時:“你們自己很快就要和俄國人交戰了。盡量從他們手中多救一些人吧!”

約德爾非常堅持,於是斯特朗再次去見艾森豪威爾,告訴他德國人態度很堅決。“你就同意他們吧。”斯特朗建議道。

艾森豪威爾不願推遲簽字:“你可以告訴他們,從今天午夜起,再過四十八小時,我就封鎖西部戰線,再也沒有德國人可以通過。無論他們簽不簽字。不管他們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撤完!”

盡管話語中充滿威脅,但實際上,他算是答應了約德爾的請求——兩天的寬限。盡管如此,口授一封給鄧尼茨和凱特爾的電報時,約德爾還是非常沮喪:

艾森豪威爾將軍堅持要我們今天簽字,否則便會封鎖盟國前線,就連試圖獨自投降的人也不能通過,而談判也將中斷。混亂或簽字,除此二者,別無選擇。請求立即回電,告知簽字投降的授權是否可以生效。若能如此,敵對行動便將於德國時間5月9日零點零一分停止。

鄧尼茨收到這封明碼電報時,馬上就要到午夜了,而此刻,約德爾已經又發出了一封電報:立即回電。刻不容緩。海軍元帥認為這些條款“純屬勒索”,但他沒有其他選擇。約德爾贏得的四十八小時至少可以使數千人免遭屠戮,或者淪為奴隸。他授權凱特爾回電接受。午夜過後不久,最高統帥部首腦發電報給約德爾:

海軍元帥鄧尼茨授你全權按既定條件簽字。

淩晨一點三十分,史密斯的秘書魯思·布裏格斯少校打電話給布徹。“好戲就要上演了。”她說,並讓布徹帶上那兩支筆趕快來。結束戰爭怎能沒有筆呢?

即將舉行儀式的大廳是以前學生們打乒乓球、下象棋的娛樂室,墻上掛滿了地圖,有將近三十平方英尺大小。房間的一頭放著一張大桌子,老師們平時用它來判卷子。

布徹進來時,發現房間裏已經擠滿了參與者和見證人,其中包括選出來的那十七名記者,伊萬·蘇斯洛帕羅夫(2)少將,以及另外兩名俄國軍官;法國代表弗朗索瓦·塞維茲少將;三名英國軍官——摩根將軍、海軍上將哈羅德·伯勒和空軍元帥詹姆斯·羅布爵士;美國駐歐洲戰略空軍部隊指揮官卡爾·斯帕茨將軍。